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篇
法律   82篇
中国共产党   98篇
中国政治   167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关乎气候安全与人类未来,是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生活方式等的整体性变革与系统性创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应是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活力社会的共同驱动下,以碳治理、碳交易、碳普惠为有力抓手和实践路径的动态渐进过程。为此,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功能,夯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治理基础;又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企业低碳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还要重视发挥社会公众在碳普惠驱动下自觉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作用,构筑全民低碳行动体系。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境界,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目标。中和,亦称中庸、中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认识,它既属于哲学范畴,又属于道德范畴,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待人处世、治理国政等社会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它蕴涵着非常深刻的辩证思想。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作为传统理念的中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对中和本义的考察,揭示了中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及如何把握中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中和”思想的精义是“执两用中”、“允执其中”、“过犹不及”。中和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有着相通之处———它们有共同的方法论根据,即普遍联系的系统观、矛盾同一性原理和无过不及的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4.
从《琴论》看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  张国花 《求索》2007,(5):168-170
李贽“吟其心”的琴论是以他的童心说为美学基础的,他的琴论是对正统儒家重“禁”重“中和”的音乐思想的一种反叛,表达了新兴市民阶层重“真声”的音乐美学理想,而且关注到音乐风格多样与意境深远的问题,具有值得重视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刘小马 《求实》2004,3(4):65-67
政治思维就是人类专门去揭示政治行为内在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心理活动 ,是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 ,每个国家都有与自己的政治体系和历史发展阶段相关的政治思维方式 ,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政治思维必须实现由“两极”到“中和”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卢坤峰简介     
马锋辉 《今日浙江》2012,(11):60-60
(1934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卢坤峰是一位坚持民族传统的文入画家,主张“中和”为美,作品呈现出纯正端和、法度谨严而又不乏潇洒蕴藉之致。他早年多作工笔,取法两宋又规模物态,后转为水墨写意,工写兼备,引八大山人清冷之气。多以兰、竹、禽鸟诸文人题材入画,且用心诗文,画上题款多出于他的吟咏之章。  相似文献   
7.
邓常春  邓莹 《求索》2012,(11):32-34
碳约束下的印度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特点,其经济增长优先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缺口严重制约印度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能源强度持续降低,人均碳排放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印度经验对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坚持经济增长优先于应对气候变化,持续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陈科华 《求索》2014,(11):20-24
"协和万邦之道"是传统中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华夏之中国与周边民族及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要靠什么样的政治理念与外交实践原则去维系,才是最具正当性且最具有效性的。它以"夷夏之辨"为民族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从"天下一家"或家国一体的民族国家观出发,建构了一个具有天然合法性且具有等级尊卑秩序的和谐世界图像,对当代中国民族关系处理及世界和平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五市两省”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的先行区,其价格制度及其稳定机制的不同设置形成了差异化的区域碳排放价格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影响。总的看,试点区域碳市场运行正常,价格机制在配置碳排放资源和推进节能减排功能上得到了强化。但区域碳减排价格成本差异和产业竞争力影响差异,需要碳市场价格制度从配额初始分配方式、柔性机制以及政府调控机制等诸方面实施改进和完善,以创造低碳发展整体绩效提升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将"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标识,这既是对儒家"和"哲学的继承,更是对儒家"和"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实现和谐中国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这是对孔子"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民是实现和谐中国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是和谐中国的领导力量,这是对《中庸》"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让中国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打赢扶贫攻坚战以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谐中国的目标指向,这是对《礼记》大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还进一步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而提出的"讲清楚"与"深入挖掘和阐发"两个原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