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8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避讳轶事     
《廉政瞭望》2013,(10):71
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或写文章都讲究避讳。最常见的是避讳皇帝的名号,也有执行严格到连家中尊长也要避讳的,闹出了不少笑话。过度拘泥的文人杜甫一生写诗近三千首,但居然没有一首涉及"海棠花",这是为什么?《今古诗话》里说:"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诗绝无海棠诗"。北宋诗人徐积,由于父名"石",一生不用石器,脚不能碰石头过石桥,别人背他过去,绝不用脚去踩石头。宋代的刘温叟,父名岳,于是他不听音乐,不去高山。韦翼  相似文献   
2.
新灵 《政府法制》2011,(35):21-21
日本生活节奏很快,加上工作的等级制度和繁文缛节,让人总是神经紧张。要适应这种工作环境和强度,保持身心健康是首要条件。为此,日本不少大公司都推行了“健康奖励制度”,给那些保持身体健康、从不请病假的员工发奖金鼓励。从不请病假的员工也被认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官僚制理论越来越多地受到以社会学、管理学和政治经济学为代表的理论研究领域的挑战和批判;在实践领域也遭受着危机和冲击.我国的行政管理也正面临着发展与沿袭官僚制的困顿,这就更需要我们全面地认识官僚制面临的挑战,慎然处之.  相似文献   
4.
5.
对儒家文化进行评论.需要做历史的具体分析.如实、科学地揭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本义和真缔,同时依据其不同历史阶段,区分其精华和槽粕,主流、清流和逆流、浊流,才能不被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所迷惑,从而得出比较符合实际和正确的认识和论断.夏中义教授似乎并没有掌握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初儒家的思想文化,而只是根据明清以后儒家的恶性蜕变,判定儒家是维护封建统治和等级制度的,这是以偏概全,以浊流、逆流抹杀、遮盖清流、主流.  相似文献   
6.
昔有“鸣锣开道”,今有“警车开路”,两物生成虽年月不同,表现形式有别,其本质却无异。古代官宦出行,定是随从、兵勇成队,配铜锣若干,一路高呼“闲杂人等闪开”。  相似文献   
7.
宁杭 《唯实》2001,(12):54-57
一、“非此即彼”的传统工业经济下的等级式组织等级式组织一般又称为垂直型组织。这种组织建立于严格的分工与等级制度基础上 ,并实行着带有浓厚竞争色彩的奖惩方式 ,权威在这一组织中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 ,领导者与主管部门全权负责内部与外界的信息的整合以了解“系统环境” ,进而决定并下达组织的决策与计划 ,下层机构只负责信息的传递 (向上及向下 )和领导层决定的贯彻。垂直型组织的特点之一就是分工的明确 ,并一度因为分工原则的应用而带来了效率的质的提高。同时 ,它还有便于管理与控制 ,组织的稳定性较好 ,规模经济等优点。但是 ,随…  相似文献   
8.
赵剑英 《党建文汇》2005,(12):50-50
讲秩序是韩国人给人最深的印象之一。在韩国的街头大小路口都看不到交巡警,更看不到交通协管员,车辆与行人在红绿灯的指引下,秩序井然。即便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地铁也绝无混乱拥挤现象,无论是楼梯、站台还是回廊,人流永远都清晰地分成进出两股,绝不交织混乱。首尔的公交车站点也是“一站多车”,如果该站点有四路车。你会发现排着四个长队。上车时更是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官车使用的制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是统治者统驭国家的重要工具,体现了一种威仪,更是大小官员政治利益分配的体现,成为促进国家稳定的政治活动规则之一。  相似文献   
10.
侯猛 《法律科学》2006,24(2):95-100
大法官流出最高人民法院的背后,反映出来的仍然是法院体制的官僚化、法官的公务员化。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破坏了上诉审与初审司法知识的分工,以及司法与其他部门知识的分工,不利于司法知识传统的形成;同时也强化了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控制,以及法院与其他部门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