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这种叫做"肠道病毒 EV71感染"的传染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疾病,在安徽却是第一次发现。在近两个月时间里,造成阜阳市1520名儿童感染、20个幼小生命夭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从死亡湖羊淋巴组织中检测出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羊肠道病毒混合感染,为了分离羊肠道病毒,采取病毒总RNA转染BHK21细胞方法,连续传代后,通过致细胞病变、测序、TCID50测定和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电镜观察等鉴定分离出病毒,并与参考毒株比对分析分离病毒的基因特征。结果显示,转染病毒总RNA的BHK21细胞传至第2代就出现了明显的致细胞病变效应,测序证明培养物中仅含羊肠道病毒,其基因组全长为7 446 nt,其中5′UTR长821 nt,3′UTR长109 nt,ORF长6 516 nt,与参考毒株比较可划分为G种肠道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20~30 nm,第6代细胞毒感染8 h时TCID50值最高,为10-4.2/0.1 m L,命名为JSNT/1/2022株。本研究首次利用组织病料RNA转染细胞的方法成功分离出1株羊肠道病毒,说明羊肠道病毒核酸具有感染性,为羊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探索了一种更为可靠的方法,也为羊肠道病毒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奠定了病原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近年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道病毒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RT-PCR、核酸原位杂交等庆心肌病毒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并展了其法医病理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近年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肠道病毒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RT-PCR、核酸原位杂交等技术在心肌病毒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法医病理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卫生法制》2008,(5):27-28
关键词:疾病控制,《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重症病例死亡率较高,危害严重。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发生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个别地方出现因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导致的少数患儿死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和人清道夫受体B2(scavenger receptor B2,SCARB2)在婴幼儿脑干脑炎的表达,探究PSGL-1、SCARB2与EV71间的联系及EV71感染人体后可能的侵染途径和机制。方法收集EV71-VP1染色阳性的10例婴幼儿的器官、组织进行PSGL-1、SCAR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与EV71-V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比较。结果 EV71-VP1在脑内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周呈"袖套样"浸润的炎症细胞,胃底腺壁细胞呈强阳性;肺泡巨噬细胞,肠腺上皮细胞及黏膜层淋巴小结、腭扁桃体中淋巴细胞呈中度阳性;肠系膜淋巴结、脾的淋巴细胞中呈弱阳性。PSGL-1仅在胃底腺壁细胞,腭扁桃体隐窝鳞状上皮组织,肺泡巨噬细胞及各组织白细胞中表达。SCARB2除肠、脾组织外均有表达。结论 SCARB2与EV71组织分布具有相关性,在病毒的侵染及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胃可能是EV71复制的一个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7.
卞吉 《中国减灾》2008,(5):52-5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周晓翔 《南风窗》2008,(10):12-12
安徽省阜阳市自今年3月上旬以来首次爆发了肠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截至4月30日,已有1884名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20人抢救无效死亡。传播范围扩大到全市下辖的各区县,并已波及邻近的河南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