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72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生态自然意识、生态经济意识、生态社会意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自然观上,庄子“以物观物”,其境界是“无我之境”,陶渊明“以我观物”,其境界是“有我之境”,虽然庄子与陶渊明常因共同的亲和自然的态度而往往被人并提,但两人在自然观上仍存在巨大差异。王国维的观物理论与境界说对于描述庄陶自然观之区别甚为妥贴,然其所谓陶诗“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却是对陶诗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完成哲学革命的同时,也创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这种崭新的自然观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依托,逐渐形成、发展并日益完善的.探寻和研究马克思的自然观,对我们解决人类今天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是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质言之,实践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5,(6)
晚年恩格斯确认了"马克思学派"的基本观念,构建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内在逻辑,其学术探索并非对马克思思想的重复表达,而是在新时代条件下的理论拓展。他建构的"我们的理论"是否反映马克思哲学特质,是百余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马克思学界从不同角度展开的论争各具价值,但都不能否认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政治立场的一致性以及晚年恩格斯经典文本的独特价值。回到晚年恩格斯的文本视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现实功能及其历史流变,可以把握晚年恩格斯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6.
7.
云得煜 《求索》2013,(8):155-157
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都涉及了人与自然的主题。其小说创作中显示的自然观、他对自然所取的姿态有一个从早期到后期的嬗变过程,然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在海明威的自然姿态中存在着明显的悖论与吊诡之处,乃至存在着生态批评在处理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关系中无法摆脱的困惑.这一难以解答的悖论中隐含的仍是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揭示这一吊诡的目的不是要否定生态批评.而是希望从中引发更多有关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戴春勤  杨莉 《新视野》2015,(2):21-25
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生态危机的现实根源,以资本为秘密的现代形而上学及其形形色色的思潮表现形态如科学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消费主义等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生态文明的根本出路,以人的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为存在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生态理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自然观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根本性分离和人与自然内在价值的高低区分,并最终导致了异化生产、异化消费的后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承继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以控制自然、异化生产、异化消费为核心概念构建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生态学批判,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卢波  敖天颖 《人民论坛》2012,(11):148-149
全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此给予了深切关注,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它既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又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和思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这些思想为解决当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