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80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峥嵘 《党史纵横》2012,(7):44-46
张秋人是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之一,他与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宣中华、肖楚女、沈泽民等革命先烈是同一时代的革命活动家。  相似文献   
2.
于欢 《黄埔》2012,(2):54-55
孙中山先生关于创办黄埔军校暨第一期生的阐述:“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人,诸君都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都担负得救国救民的责任,便要从今天起,先在学问上加倍去奋斗;将来毕业之后,组织革命军,……所以要诸君不怕死,步革命先烈的后尘,更要用这500人做基础,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12,(20):22-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械化步兵第58旅诞生于1932年9月14日福安地区的兰田暴动,是以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为源头,在各个历史时期汇集了诸多武装力量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英雄部队。在80年的风雨历程中,这支部队先后参加大小战斗8700余次,牺牲了数以十万计的革命先烈,走出了110多位开国元勋和将领,涌现出以“杨根思连”等为代表的功臣荣誉单位240多个,以“特级英雄”杨根思等为代表的英模个人170多名。其光辉历史,是一幅血与火交织成的壮美的画卷,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4.
李绍唐 《黄埔》2013,(4):19-19
1997年桂林市黄埔后代联谊会成立以来,坚持以“黄埔缘,后代情”为纽带,团结联系黄埔亲属后代,传承并发扬黄埔精神。作为黄埔后代,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以国家利益为先的爱国主义情怀,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利用自身优势,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共同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努力,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清明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具体表现。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4月4日上午,邵武市人社局在党委书记许国水的带领下,22名党员干部赴烈士陵园参加扫墓活动,纪念为邵武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1,(4):60-61
刘溥霖(1887—1915),字季瞻,一字筱唐(改名刘光、刘乾,字健庵)。沂水县姚店子镇埠前庄人,辛亥革命著名烈士。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刘次哲民国元年任山东省临时省议会议员。兄弟五人.长兄彤霖,次兄湛霖,三兄淦霖,皆同盟会会员,四兄藩霖多病早亡。刘淦霖是清朝秀才,留学日本.回国后,多奔走于郯城、海川之间,积劳病故...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纪念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为创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和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所有先驱。  相似文献   
9.
何虎生 《各界》2013,(4):27-29
改造为八宝山革命公墓前的褒忠护国祠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但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一直在考虑一件大事:为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选一处永久安息的地方,又能作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  相似文献   
10.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参加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虽然时间短暂,但通过老师生动、精深、独到的专题讲座,实地、实景的直观教学、现场体验,使我们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对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内涵的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进一步升华了思想境界,锤炼了党性修养,对做好今后工作有了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