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709篇
中国共产党   741篇
中国政治   800篇
政治理论   179篇
综合类   3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闻闪回     
《观察与思考》2006,(24):10-11
<正>乌鲁木齐出现大面积停暖由于担负大面积供热任务的新疆华电苇湖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苇湖梁电厂)烧用劣质煤导致热电锅炉“罢工”,12月2日23时起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及天山区区域共计400万平方米范围内上万户居民住宅及单位停暖。12月6日22时受大面积停暖影响的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天山区左右全面恢复供暖。乌鲁  相似文献   
3.
土地承包长期固定是兵团党委四届八次全会的决定,是农牧团场发展经济的根本途径.作者通过对石河子垦区的调查,对怎样完善土地承包长期固定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孙西克 《政策》2003,(12):26-28
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走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道路,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既定方针。现在,大家对要不要发展民营经济已没有异议,但对什么是民营经济以及怎样借鉴外省市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却众说不一。笔者试对民营经济的概念和发展模式作一缕析,窃盼对深化民营经济的认识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2000年,周某与邻村女青年程某结为夫妻。周某夫妇所在的村委会分给了他们两人份额的承包地。婚后周某、程某未能生育,二人互相猜疑对方有病,经常吵闹。2006年4月,程某向法院起诉,要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 通州区宋庄镇某村村民刘某与本村村委会于1999年5月1日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期限30年,至2029年5月1日。由于经济原因,刘某想转包给住在朝阳区太阳宫乡某村村民信甲。双方和村委会一致认为需要公证以保护权益,遂于2002年4月27日来到公证处,对转包协议书进行了公证。协议中写明:刘某把原先承包的所有土地及地上物转包给信甲,由信甲每年交承包费给刘某所在的村委会,承包期限到2029年5月1日,原刘某的承包协议作为本转包协议不可缺少的附件。事隔四年,刘某却认为,原先自己与村委会签的承包协议应归自己保存。并且由于土地价格的上涨不愿再转包给信某。而其实此时信甲已死亡,其妻和儿子信乙想要“继承转包权”。但是由于其居住地距承包地太远,且不方便经营,所以想再转包或与第三人合作经营。  相似文献   
7.
李海新 《河北法学》2007,25(6):120-124
在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农地关系法制化放在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地位.我国现行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地制度仍具备小农经济的特质.通观世界,小农经济在欧美较早得到改造,在西方社会改造小农经济的现代化过程中,法制化成为农地制度变迁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推动力量.我国农地法制化的基本方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现行农地法规;保障农地资源与农民的安全,明确界定农地的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8.
工程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重视风险,实行良好的风险管理,承包商才能战胜或规避风险,最终取得利润。为此,要在有效进行工程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措施,用最经济合理的方式处理风险。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的宪政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将是一个历史过程,必须全力以赴.历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1982年以来,中央共颁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8个一号文件.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为此,特编发此组文章,从法治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问题,内容涉及农民的政治权利、村民自治、村委会职能、义务教育和农地承包经营权,以期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以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标志,拉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