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379篇
中国共产党   363篇
中国政治   728篇
政治理论   220篇
综合类   3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战略名词,就业优先惟有明晰其阶段性和针对性才能充分彰显中国智 慧和中国方案的魅力。结合低中高收入水平及其各自所处阶段的发展均衡陷阱,以反贫困、反对不平等、实现 充分就业与体面就业等阶段性主要任务为媒介,可探究就业优先的阶段性内涵与生发机制。总体上就业优先的 内涵变迁可拾级而上形成三个阶段,即努力实现市场化就业优先的低等水平就业,追求就业数量优先的中等水 平就业,致力于就业质量优先的高等水平就业。就业优先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性内涵依次对应收入水平的低等、 中低等、中高等不同阶段,但并非绝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并把握好就 业质量优先这一新的阶段性内涵,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协商论坛》2021,(2):31-33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解决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紧迫。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文化软实力实现更大提高。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在讨论中纷纷表示,必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加快弥补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促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职工持股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职工持股会是职工持股的实现形式之一,在公司企业中如果持股职工数达到一定的数额,那么持股会将是职工持股唯一合法、合理、有效的途径。职工持股会具有政冶、经济的双重意义。持股会可以有效地集中分散的、股权较小的职工股东的股权,在股东大会上充分地代表大多数职工股东的权益。当企业职工持股达到广泛的程度,职工持股会的政治意义将更突出,可能促进工会角色的转变,改变过去工会单纯的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眼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关系出现失衡的问题,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市场因素引发的收入差距扩大及分配不公现状,提出收入分配的改革重在体现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实现利益均衡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许亮 《东北亚论坛》2007,16(4):64-69
卢武铉主义是卢武铉就任总统后,对韩国外交安保政策进行的大胆革新,它包括自主国防、自主外交、反对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调整和"东北亚均衡者论"等政策理念。卢武铉主义是在个人与民族、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它一出台就引起了国内外的争议。面对质疑和批评,卢武铉不得不对其新外交安保政策做出调整,以致卢武铉主义的原则理念大打折扣,而其后续影响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及其中国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6,(2):50-50
齐中熙在1月23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凡通过公开招聘、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等方式竟聘上岗或对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管理层成员,可通过增资扩股持有本企业股权,但管理层的持股总量不得达到控股或相对控股数量。“管理层”是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以及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管理层持有企业非控股股权,  相似文献   
8.
辩证法视域中的利益差别与均衡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艾青 《唯实》2006,(1):3-6
运用辩证思维科学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群体的利益差别和利益博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思想前提。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利益差别,在质上应该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合理合法的,在量上应该是适度的。通过多元群体的均衡博弈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是符合唯物辨证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有浓重的公益性。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基础教育必须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的产品是人、是人的素质,这种属性决定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必须始终追求和实现均衡发展。必须始终强调教育的国民属性,为公民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变历程证实了有效的经理市场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然而,相对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言,现阶段的中国经理人市场缺乏有效的制度环境和合格的市场参与主体,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经理市场建设路径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经理市场参与主体参与过程的分析,探讨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下参与主体的博弈均衡,阐释了企业内部经理市场和外部经理市场的协同性,提出了我国建设经理市场坚持内部经理市场与外部经理市场协同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