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法的核心与理论模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平衡的视角认识行政法的核心,构筑理论模式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重要意义。就我国来说,平衡理论不仅可以揭示行政程序的性质、行政法特有的不对等关系和行政法的功能,还有利于行政法方法的创新和引进,并可以为建立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良性互动平台以及调整行政法权利(权力)结构机制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西方刑事和解理论基础介评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刑事和解被认为是在刑事诉讼价值多元化的理论指导之下,为了实现平抑社会冲突,实现对刑事被害人权益救济的一种的理论选择。被害人参与刑事和解的内心动因的理论基础是刑事和解程序所固有的恢复、平衡和为被害人提供一个叙说被害体验的空间之功能。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平衡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平衡理论比较研究既涉及行政法应当何为的规范性问题,也涉及到行政法事实上如何存在以及该理论如何操作的实证性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只有将平衡理论置于整个行政法学术传统中以及仰仗于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分析工具,尤其是公共选择理论、博奕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才会得到确当的处理。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试图从比较法的视角阐明:欧美行政法学术传统中规范主义模式和功能主义模式的边缘化及平衡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国平衡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学术历程、分析工具及其主要内涵;平衡理论作为一种规范性理论的学术地位和制度意义;构建平衡理论实证基础的可能性及其局限。关于平衡理论的争鸣由来已久了,但本文提出的若干问题学界仍殊少涉及,作者认为,要使这种争鸣持续下去并更具建设意义,学者就不能不回到行政法的学术传统中去寻求一种最低限度的共识,由此,本文揭示了理解下列背景知识的重要意义:对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研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全球化时代的共同课题;中西学者在对各自行政法学术传统的回顾和探索中均建立了“理想类型”的分析工具并得出了许多近似的结论;中国的平衡理论与欧美行政法学术传统中的平衡思想具有内在的传承关系;规范性平衡理论和实证性平衡理论的?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是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的刑罚理论。该刑罚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对西方国家的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刑事和解已经在西方国家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运行模式。本文着重从理论基础阐述刑事和解制度,由此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利弊及对我国刑事司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行政关系从结构上和功能上都分成行政执法和监督两大部类。围绕二者的相互关系,在行政法学领域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平衡理论的核心就是寻求行政权力与行政控制的平衡。警务督察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平衡理论的精神:既要“控权”,即依法对各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职权、执行法律、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督察,防止公安行政和司法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维护行政相对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又要“保权”,即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保证公安工作效率。在督察行政关系中,督察者与被督察者的权力义务是不对等的,但这种不对等性也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平衡机制来消除。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制订督察程序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范督察手段;设立复议、申诉等各种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6.
平衡理论本质上体现了法哲学研究模式的新发展,它既属于认识论范畴又属于方法论范畴。以平衡理论为前提研究警察法治建设需要从警察法治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警察权入手,理清二者的关系,并对平衡理论下警察法治建设的前设问题进行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结合我国目前法治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完善警察立法的建议,创新公安机关侦查工作机制,扩大公众参与警务活动程度,加强对警察行为的制约与监督等。  相似文献   
7.
8.
《学理论》2014,(33)
社会面临行政争议解决难的问题,行政争议的核心是行政权存在及行使过程中对私权的授益和侵益,是公权与私权之间调整的界限、程度、方式的平衡。基于良性制度体系下行政争议的合理有效解决关涉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机关的公信力以及行政相对人权利的保障。试从法治框架下探讨该问题。  相似文献   
9.
沈玉堂 《前沿》2010,(17):77-80
团体诉讼是指社会团体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或者其成员的利益,依据特定法律赋予的权利或者团体成员授予的权利,得以自己的名义对侵害者提起不作为之诉或者损害赔偿赔偿之诉,并享有独立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一种群体诉讼机制。团体诉讼在法理上有两大理论基础即市民社会理论与程序保障和纷争解决一次性之平衡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商品经济社会,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1,利益是人类历史变迁的根本动力。本质上,分配、协调与平衡各主体的利益是法律规范的最重要价值判断与考量。以至于利益法学派代表人物赫克、惹尼等认为最大满足当事人意愿的方法是“在正义的天平上认识、衡量所涉及的利益,并根据某种社会标准去确保其间最为重要的利益的优先地位,最终达到可欲的平衡”2。鉴于利益范畴在规范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利益考量与利益平衡日益成为法理学与各部门法学不可回避的命题,众多学者分别对此展开了系统研究。如罗豪才先生提出的行政法“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