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心肌炎误诊为“上感”治疗死亡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心肌炎的临床诊断率有增加趋势,但是由于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征性,特别是早期常与“上感”等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相似或被掩盖,导致误诊误治。近年,本室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中,遇到4例急性心肌炎误诊为“上感”治疗后死亡,现报道如下。1资料从北华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例中,选出4例急性心肌炎误诊误治死亡案例。案例1:某女,8岁。临床症状:发热,精神萎靡,厌食,头痛,腹痛,呕吐,咽充血。血常规WBC11.0×109/L。临床诊…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心肌胶原增生与TGF-β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组织修复性病理改变,探索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方法.方法:以适量CoxsackieB3病毒感染Balb/c小鼠造成小鼠轻度病毒性心肌炎.利用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法观察病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并对病鼠及9例人心肌炎心肌进行TGF-β1的LSAB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病鼠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呈不同程度增生;心肌炎鼠及人心肌炎心肌组织可见大量TGF-β1表达;TGF-β1的表达与胶原纤维的增生呈正相关.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即存在组织修复性病理改变,TGF-β1的阳性表达是反映心肌炎症性损伤修复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3.
Zha G 《法医学杂志》2000,16(4):210-210,213
用 8只小鼠接种柯萨奇 B3病毒( Coxsackie B3 viral CVB3),形成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心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观察 CVB3对心肌的损害。结果发现小鼠感染病毒第 3天病变心肌中即有 bFGF阳性表达,并且随病程的延长其阳性程度随之增加。常规 HE染色通常在感染病毒 5天后才出现明显的镜下改变。本研究提示 bFGF可以为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轻微病变的判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日,数十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民警谭东的事迹。2008年12月29目晚.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交警大队西岭执勤点民警谭东跳入冰冷的水渠救起一名群众.七天后.因感冒和劳累过度突发病毒性心肌炎.牺牲在战斗了四年多的执勤点上。谭东是当前正在开展的“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继任长霞之后公安队伍的又一优秀楷模。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谭东的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评价.号召全国公安民警学习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5.
王霞  金茂强  陈荣 《法医学杂志》2008,24(2):151-152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45岁,汉族,平素体健。某晚11:00许在家中睡觉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持续数分钟后昏迷,15min后死亡。  相似文献   
6.
心肌炎猝死案例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医尸检案例中取心肌炎猝死17例进行分析及病理学观察,对心肌炎的分关、心肌炎导致猝死机制进行探讨,认为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肌炎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CM)和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心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17例对照组(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正常心脏等),25例VCM和28例DCM的心肌组织进行改良的β-sarcoglyca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对其阳性反应率进行χ2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β-SG蛋白在对照组,VCM组和DCM组中阳性反应率分别为100%,80%,46.4%。经χ2检验,3组阳性反应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χ2分割法分析,VCM和DCM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rs=-0.6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病变与β-SG的被破坏有关;随着VCM病变程度的加重,其可能发展为DCM。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4例余秀娟汪兴铭(安徽省休宁县人民医院245400)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法分类号:R725.4病毒性心肌炎是各种不同的病毒直接侵犯心肌以及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的心肌炎性病变,至今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自199...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中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u HF  Li YH  Chen Y  Cheng LB 《法医学杂志》2006,22(1):12-14,F000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心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17例对照(包括正常心脏、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25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8例扩张性心肌病的心肌组织进行改良的病理学dystrophi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dystrophin蛋白在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和扩张性心肌病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8%,57%,三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r=-0.526)。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心肌中细胞骨架蛋白均有破坏,且随着由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dystrophi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说明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与dystrophin的被破坏有关,病毒感染并破坏心肌细胞骨架蛋白并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功能受损,从而使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