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元旦这天晚上,女子监狱组织服刑人员观看央视新年晚会,汪莒妹眼睛盯着大屏幕,心思却飘出了铁窗,想起了将要放寒假却无家可归的女儿……生活本来就不易还得拿钱来换命那年,女儿小菲刚会走路,丈夫与汪莒妹离婚了。离婚后,汪莒妹带着小菲从老家四川来到陌生的城市打工,单亲妈妈不容易,母女蜗居一隅相依为命,汪莒妹下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把女儿抚养成人,要送她上大学,决不让女儿像自己这么没文化没技能,只能干些体力活儿,虽然能满足温饱,但是始终处在生活底层。  相似文献   
2.
强敌意是无家可归的前罪犯面临的严峻挑战。这项横断面研究的数据来自于一项专注于预防非法药物使用和再犯的随机试验,这项实验的基础数据由最近释放的男性假释犯(人数=412,年龄=18~60岁)构成,以评估形成强敌意的相关因素。强敌意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更强的抑郁症状、更低的自尊、有一个接受酒精/毒品治疗的母亲、帮派成员、更有形的支持、使用甲基苯丙胺和有认知困难的历史。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理解最近释放的无家可归者的敌意预测因素的必要性,以及这些预测因素如何与再犯行为连接起来。讨论这些研究结果的意义在于,它将会影响未来以护理为主导的危害降低措施和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彭富春尝试构建当代中国美学的新形态.彭富春美学理论实现了四重创新——美学理论开端的创新即“生活世界”,美学理论结构的创新即“生活世界欲、技、道的游戏”,美学言说方式的创新即“思想语言之道的思想”和美学时代价值的创新即作为“无家可归时代的深思”.这些创新使得彭富春美学理论切中当代中国社会的虚无主义、欲望主义、技术主义困境的要害,从而成为“新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4.
5.
唐钧 《学习月刊》2013,(3):39-40
一、儿童福利政策的缺乏河南兰考的一场火灾,烧死了7名被"好心妈妈"袁厉害收养的孤残儿童。一时间,"袁厉害式收养"成了舆论的焦点。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先是将其定性于"非法收养",后来改为"私自收养",最新的说法则是"不具备收养条件"。显而易见,调门显示出逐次下降的趋势。然而,不可否认,火灾事故本身的后果很严重。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流浪儿童通常被称为无家可归儿童,他们数量众多,构成复杂多样,生活面临诸多风险。为应对无家可归经历为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在立法和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对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带来如下启示:拓宽流浪儿童身份认定的范围;在立法的基础上制定救助计划;制定多样化和有针对性的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