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49篇
工人农民   133篇
世界政治   3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1篇
法律   1154篇
中国共产党   1644篇
中国政治   3241篇
政治理论   660篇
综合类   137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781篇
  2013年   825篇
  2012年   882篇
  2011年   863篇
  2010年   747篇
  2009年   800篇
  2008年   755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失智老人机构养老服务的优化是持续推动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文中立足于优势视角,以N市A颐养院W中度失智老人为研究个案,从生活、心理、人际、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度失智老人在机构入住中的适应问题,并开展了社工介入实践.研究认为,社工需要明晰失智老人对机构环境和自身处境的认知,在重构生活意义的过程中,帮助老人重建优势,进而延缓失智症发展程度与速度,切实提升其机构养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我国社会工作在区域之间"不平衡"的发展问题,将是社会工作专业进一步参与提升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但当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关研究,为了突出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将文化本身从当地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成为研究的客体和对象,忽略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日常性",即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的绵延性和社会工作的结构性的矛盾与统一.从日常性出发,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应当遵循浸入而非介入、主体而非客体、理解而非解释、互构而非设计的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黑龙江省贫困县域为调查对象,借助问卷调查和个案工作等方法,通过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育儿理念的不断渗透,父亲参与儿童照顾的现象和行动越来越多。父亲关爱、全职爸爸、奶爸等新的父亲形象与父职实践不断涌现,新旧父职话语与父职实践正在同一时空上演。儿童照顾中父亲参与的增多,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同伴群体的示范带动、社会福利政策的推动、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和男性照顾的优势地位发挥等息息相关。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唤醒儿童照顾上的父职自觉,让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儿童照顾实践中来、确保父爱在场,竭力撑起儿童照顾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21,(2):62-63
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着力构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站网络体系,整合政府、社会组织、社工和爱心人士的力量,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进行立体化帮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作出有益探索。构建体系,培育队伍,明确"谁来帮"。荷塘区积极推动"禾计划"基层社工站建设,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体系。区级层面成立社工总站,积极发挥公益服务中心的作用,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群众帮扶。  相似文献   
7.
8.
我国关于儿童个人信息的规定呈现松散立法的特点,《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未来颁布实施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奠定了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实践中,儿童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年龄验证、监护人同意等操作存在诸多困难;知情同意原则的虚化使得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细化并完善了保护儿童个人信息的实操性规范,但对于儿童年龄界定、监护人有效明示同意等需要进一步澄清和落实。  相似文献   
9.
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存空间可划分为农村行动情境与城市行动情境,这有助于描述与研究农民工的行动选择与生存状态。基于影响行动情境的内部变量和应用规则对农民及家庭的行动选择、结果以及影响进行深入解析可以发现:在农村,传统农业转型缓慢,农业现代化滞后,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农民不得不离乡背井;在城市,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户籍"坚冰"难破,人的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农民想留却留不下。在非均衡的制度安排下,农民工通过家庭化迁移来实现家庭弥合并非易事,不得不处于"半市民"状态,家庭处于离散状态。  相似文献   
10.
青年对农村干部这一职业群体社会认同程度在入职前后出现的由高到低转变,导致了其从选择进入农村干部群体到主动从乡镇村岗位中流出,在其中,自我认同、社会及组织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构自我认同和追逐自尊的过程中,择业青年选择进入农村干部队伍。但由于现代性社会风险的压力,青年在基于追求安全感的自我认同建构中呈现出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带有焦虑色彩的上进意识,并在职业的稳定性中表现出来。同时,在社会比较、体制内的政策冲突和组织隐性规则下,农村青年干部遭受了群体外部积极性构建失败和群体内部合法性的持续瓦解。在目前,构建农村干部群体的社会意义系统应成为维持农村青年干部稳定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