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49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和理解"阶级"概念是精准理解马克思阶级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然而,对于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争论不休,存在着诸多模糊和混乱之处,他们并没有把"阶级是什么"与"什么形成阶级"这两个不同的难题区分开来。实际上,前者求解阶级的本质规定,后者求解阶级的外部影响因素。就前者而言,"阶级"的本质规定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处于特定生产关系中的现实的人;就后者而言,经济、政府、法律、暴力、意识等因素共同形塑"阶级",阶级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就方法论而言,阶级的本质规定是由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元决定的,而现实具体规定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元决定的;既不能把不同层次的阶级规定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具体层面的任何一种阶级规定去排斥甚至取代本质抽象层面的阶级规定。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研究社会转型期官兵思想变化,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转型期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飞跃发展的突变期,对部队官兵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取创新的精神明显增强,注重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利益,民主参与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崇尚新的时代精神和英雄先进人物。但同时。要看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官兵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观念弱化,心理承受能力偏弱,对消极腐朽思想文化抵制力较弱。社会转型对官兵思想的积极影响是主流,要加强引导。虽然消极影响是支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16.为什么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精辟论断,揭示了新时期以来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既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义切合实际、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4.
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无论是政治的上层建筑,还是思想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并且是竖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要相适应地变革。同时,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7,(24):9-10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最显著的成就和最突出的标志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精辟论断,揭示了新时期以来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能够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生产力就是先进的生产力,它所要求的,是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然体现在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上。那么,在中国,到底谁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呢?答案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任何其他政党都不能取代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在党的一切活动之中。人类历史已经跨入崭新的21世纪,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该怎样身体力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呢?首先,党必须使自己的理论、路线、方…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完善和发展基础之上。在所有制问题上,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人们社会关系问题上,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分配问题上,通过法治调节人们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8.
郑功成 《思想工作》2005,(9):i0021-i0024
只要不是对中国有偏见的人.都会承认中国近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它彻底地化解了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居民物质文化需求增长与供应极度短缺的矛盾,也基本上解决了先进生产关系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它不仅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步人了富裕阶层的行列。因此,对中国近二十多年的发展给予任何赞誉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9.
王如松 《人民论坛》2012,(33):58-59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是科学发展观的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化,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合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29次提到生态,12次提到生态文明(十七大报告分别只有12处和2处),报告将生态的内涵从过去的生物生态、污染生态上升到现今的人的生态、系统生态,上升到生产关系、消费行为、体制机制、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高度,上升到为经济、政治、文  相似文献   
10.
陈斌 《南风窗》2012,(24):16-16
张天潘先生在《乡土社会秩序与文明变迁简史》中提到,随着解放后一次接一次的社会改造,乡土原有的社会秩序全面瓦解,"农民的终结"在事实上实现,与此同时,乡土文明日渐式微,仅存在城市的"怀乡"消费中。在笔者看来,乡土社会秩序的存在,不仅仅在于它是乡土文明依附的所在,而在于它是经过漫长历史所积淀的人伦关系(进而也是整个政治秩序的基础)。而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