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建立绿萼梅药材的指纹图谱,为有效控制绿萼梅药材的质量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CORTEC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以乙腈(A)-0.1%甲酸水(B)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 μL,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通过相似度分析确定19个色谱峰构成绿萼梅药材指纹图谱的特征峰。结论 采用UPLC方法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的特点,可为绿萼梅化学成分的进一步提取分离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绿萼梅水提物抗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的活性部位,并对活性较好的部位进行化学成分辨识。方法 采用水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绿萼梅活性部位,再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并制备绿萼梅4个不同洗脱部位样品,采用Aβ诱导的SH-SY5Y细胞AD模型筛选绿萼梅不同部位样品活性,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对活性较好的部位进行成分鉴定。结果 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对Aβ诱导的SH-SY5Y细胞毒性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P<0.05),药效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其中60%、90%乙醇洗脱物作用极为显著(P<0.05);从两个活性部位共鉴定出24个化合物,包括16个黄酮类成分,4个苯丙素类成分和4个其他类成分;两个活性组分中共有成分14个,其中主要为黄酮类成分。结论 60%乙醇洗脱部位和90%乙醇洗脱部位是抗Aβ毒性的活性部位,黄酮类成分为该活性部位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两种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中醇溶性浸出物、绿原酸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为绿萼梅产地加工新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波直接干燥和微波“杀青”后干燥两种微波干燥方式对新鲜绿萼梅进行加工,以醇溶性浸出物、绿原酸及总黄酮为评价指标,通过测定其含量,探讨不同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质量的影响,并与产地工艺加工的样品比较。结果 两种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微波“杀青”后干燥方式较优,成品花萼色泽呈黄绿色,外观性状较佳,且绿原酸及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微波直接干燥。优选出的微波干燥工艺:取绿萼梅置微波托盘中,薄膜密闭,90 ℃微波干燥2 min,取下薄膜,晾2 min,摊于微波托盘上50 ℃微波干燥10 min。结论 不同的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有效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