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修复后的官渡镇,金刚塔抬升以后一下子觉得高大挺拔了许多,原来的"团街"已变成了宽阔的广场.在广场上集聚着几圈人群,凑到近前瞧瞧,原来他们中有的在对调子,有的在崴花灯,有的在唱滇戏.对调子的,一问一答中诙谐调侃,使观众爆发出阵阵笑声;崴花灯的,身形步伐流畅自如,手中的折扇和手帕上下翻飞,让观者不愿离去;唱滇戏的,胡琴声或高亢或委婉,唱腔虽不太地道,但却十分投入.  相似文献   
2.
哇扬戏是马来西亚有名的传统民间戏剧,它在剧目、表演、人物和故事等方面都既有自己的特点,又与泰国和印尼的皮影戏有共同之处。探讨东南亚影戏之间的异同,也可以看出一些文化交流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阳戏是流行于湘西一带的地方小戏.已有200余年的历史。阳戏曾一度以其流行的地名而称之为大庸阳戏、吉首阳戏、凤凰阳戏、黔阳阳戏。之所以称为阳戏.一种说法是种阳春的人演的戏.故名:另一种说法是与傩堂戏祭祀娱神的“阴戏”相对而言得名。阳戏流布于我省的湘西自治州、怀化地区及黔、川、渝、鄂等省市临界诸县,约在明末清初流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去年10月10日晚,根据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曹发贵真实事迹改编的7场大型现代黄梅戏《知心村官》,在安徽省黄梅剧院小剧场进行了巡演首场演出,拉开了连演24场的大幕,将感动和震撼再次带给江淮大地。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段敦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臧世凯,省司法厅领导孙建新、郭云生、王翠凤、张武、陈道喜、沈基明、张恩水等同志及曹发贵的妻子杨宜秀和广大司法行政干警观看了演出。  相似文献   
5.
潘欣欣 《学理论》2012,(17):200-201
六博和塞戏作为代表性的游艺活动,贯穿中国历史数百年乃至千年,是我国传统游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文献资料和出土实物资料,通过对六博和塞戏的缘起、发展流传和最后失传的脉络与原因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助于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以现代人的眼光客观、审慎地看待历史.  相似文献   
6.
何弘旷 《江淮法治》2013,(17):24-25
怀宁县是徽剧和黄梅戏的发祥地,是文化部确认的"中国民间艺术(黄梅戏)之乡",历史上名伶辈出,有"梨园佳弟子,无石(石牌镇)不成班"之誉。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该县黄梅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县人大代表就此连续两年提出议案,积极助推全县保护和繁荣黄梅戏。  相似文献   
7.
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者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杨伯峻《论语译注》将此解释为:“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息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将艺归结于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艺,这也是儒家一贯的观点,朱熹就将艺解释为“礼乐之父,射、御、书、数之法”。如果深究“艺”的含义,它在英语里的意思是指耕种出来的东西或人造自然物,引申为心灵耕种的产品。中国古代的“艺”也是此意,所谓“艺,种也,种之然后得麻”。(《毛传》)它是人的文艺创造能力,这种创造  相似文献   
8.
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布依族转场舞名列其中。转场舞发源于册亨县威旁乡大寨村,是布依族原生态舞蹈,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在册亨民间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转场舞布依语为"嘞呜",意为欢快的舞。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期间,大家不约而同地跳起转场舞,驱逐邪恶,大闹新春,后逐步发展为如今的欢迎远方客人、庆祝丰收等的舞蹈。布依转场舞以  相似文献   
9.
一段近乎传说的往事,600年岁月掩尘,将黔地一个叫屯堡的小镇与江南连在了一起。现实与虚幻交替着出现,那触及灵魂的悸动,总是让思绪飘忽不定。去年冬天,我在贵州安顺平坝县的天龙屯堡古镇。冒着瑟瑟飞雪,和彝族文人天斌坐在演武堂里观看地戏表演。演武堂从外表看像一座石头的城堡,里面却极具江南民居风格,天井即是舞台,人坐在围廊下抬头望天,像是坐在井底里。那些演员青巾素袍,头戴面具,身背战旗,手中持戈扬戟,一人随口开唱,众人应声而舞,小小舞台俨然成了狼烟四起的古战场。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顺着天井向下飘落,恍若给眼前正在演出的地戏傩舞制造着一种梦幻般的舞台立体效果。那唱腔时而悲怆高亢,时而温柔雅韵,与阴沉的天空和飞舞的雪交融于一体,精魂铿锵,仿佛天地蒙冤,心绪里便凝结着一层又一层莫名的感伤。一曲终了,竟然久久地回味其中,身旁的天斌告诉我,那唱腔叫弋阳高腔。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7,(4)
作者通过琼剧在广场与戏院演出效果的对比,琼剧戏班人员的构成,演出的种种情形,琼剧起源、发展雏形,最初与神灵、庙宇的关系,较为详尽地描述了琼剧的草根性与民间色彩,有助于从源头和发展形态上对琼剧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