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78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77篇
综合类   59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is viewpoint reflects on how to improve the process of introducing facilitated industrial symbiosis programmes (FISPs) to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lthough FISPs are a long-established industrial practice, their formal introduction to SM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only recently begun, mostly through support from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ies. Based partly on anecdotal evidence from Gauteng, South Africa, we identify six key questions which need to be addressed to improve the process of facilitating FISPs.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This study applies moral foundations theory to capital juror decision making. We hypothesized that binding moral foundations would predict death qualification and punitive sentencing decisions, whereas individualizing moral foundations would be associated with juror disqualification and a leniency effect. Additionally, we considered whether moral foundations can explain differences in death penalty application between conservatives and liberals. Respondents from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participated in a mock-juror task in which the circumstances of a hypothetical defendant’s case varied. Results revealed moral foundations were strong predictors of death qualification. The binding and individualizing foundations were related to sentencing decisions in the expected ways. Supporting our contention that moral foundations operate differently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cases, heterogeneity in the effects of moral foundations was observed. Finally, we found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tencing decisions and conservatism would be attenuated by moral foundations.  相似文献   
3.
罪犯在改造中的一般情感特点有:不良的心境;消极的激情;缺乏社会性情感。罪犯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有以境生情和以情生情两种模式。实施情感教育是对罪犯进行人格改造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必须注意情感教育的艺术化。  相似文献   
4.
警察腐败在我国还普遍存在,导致警察腐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道德上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危机、道德人格异化、道德心理失衡。预防警察腐败,除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外,还必须提升警察的道德素质,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起到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析道义逻辑的哲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渊源上以“权”理论取代可能世界作为道义逻辑建构的理论依据,从而可以构造出实用性强的道义逻辑语义理论,因而是一种可以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宪法权利,具有自由权、社会权、发展权的多重性质。通过行政诉讼解决受教育权案件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和局限性。宪法诉讼是受教育权司法救济的根本途径。只有从宪法层次和高度解决一系列的理念和技术障碍,逐步实行宪法司法化,才能最终保障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职业不道德现象作为一种群体行为,突出反映在垄断行业,并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首先从确立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入手,而后科学地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并遵循平等与公正原则,可操作性、强制性原则,以及合法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确立自觉的责任意识和培养强烈的道德责任感,从权力本位转变为责任本位,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民警察具有其自身的职业道德责任特点、承担职业道德责任的限度以及增强职业道德责任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教育与经济发展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日本的近现代经济发展史 ,每一次经济发展与起飞都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但是近年来 ,日本经济的低迷与教育的发展出现错位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经济时代,教育的职能是教与学;工业经济时代,教育的科研应用和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逐步加强,高校中出现了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获得新的载体,使教育成为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的知识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