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ernie Mayer's latest book is an excellent journey into seven key dilemmas in conflict. Mayer devotes a chapter to each of the following dilemma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ptimism and Realism, Avoidance and Engagement, Principle and Compromise, Emotions and Logic, Impartiality and Advocacy, and Autonomy and Community. In this review, I suggest that the book is a thorough guide through seemingly diverse and opposing conflict theories. I go through each chapter and detail how Mayer sees these concepts as interwoven instead of oppositional. He walks his readers through what have been thought of as distinctive, even opposing, approaches,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conflict. The review uses points and quotes from all seven dilemmas to show the depth of Mayer's analysis and the numerous benefits to theorists and practitioners of reading and rereading his book.  相似文献   
2.
韩国朴槿惠总统自从2009年以来提倡"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向美中等国家寻求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就是以韩国和朝鲜为主,包括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蒙古等亚太国家和非国家行动主体,培养非传统安全或是软性安全热点问题合作。但该构想存在许多问题,如美国是否作为参与国加入,议题是否包含传统安全和制度化水平问题。如果美国加入,那么,东北亚区域固有的人类安全议题的选择混乱或将引起东北亚的认同性危机;议题的最终目标如果是传统安全,那么非传统安全或软性安全的重要性将被削弱;在制度化水平方面,习惯和惯例的制约性和实效性将成为问题。本文提出了作为东北亚区域内国家间的和平合作体,形成针对人类安全议题的"东北亚人类安全共同体"的方案,研究人类安全理论和国际机制并验证了其合理性。由此,确认了仅限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人类安全范围内形成共同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伦理悖论是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的公共问题,上升到政策层面上,众多政策制定者都希望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来弥补、甚至避免伦理两难和漏洞。以一个经典的伦理学悖论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多数人暴政"这个高频发生的命题产生的逻辑起点和原因,通过现实事件探讨了现实生活中"多数人暴政"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影响,提出了在公共政策中可以通过法律约束、社会监督和文化感化政策来对多数人的暴政进行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以期对现实的政策制定有所借鉴帮助。  相似文献   
4.
比较制度优势与模式化悖论——以苏南模式为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化的制度环境中,制度变迁既非以“自执行”方式自发完成制度变迁过程,也不会由于“路径依赖”而必然陷入良性或恶性“锁定”,而是呈现出发展—停滞—新发展螺旋上升之“间隔性制度变迁”过程。任何制度优势都只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比较制度优势”,若将一种制度模式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比较优势理解为恒定优势,就极易导致制度僵化与制度惰性。而多模式竞争能促使各模式保持对环境变化敏感性和快速反应机制,有助于形成多元、持续、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因而成为“制度模式化悖论”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哲学与文学语言越来越相互接近,实质是理智与心情的接近。在这个过程中,哲学与文学固守的传统领域或界限被僭越了,它们都没有守住自己的本分。语言界限与精神界限的拆除是同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它不啻一场以旧学科的消解作为标志的、新的精神启蒙运动,并且促使我们思考从前使用的所有哲学概念的是否有新的可能性。例如,理性是否可以以悖谬的方式体现出来,而精确的精神状态不但可以是理智的,同时也可以是某种心情。  相似文献   
6.
目前,政府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关键,迫切需要我们深刻把握政府改革的规律.然而在现实中,政府改革面临着严重的实施困难,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改革双重不到位.从"国家悖论"与"政府失灵"理论出发,一般认为,政府改革面临的困境往往是由于政府制度变迁中制度供给主体缺失造成的,在理论上形成了难以深入分析的死结,也无助于政府改革的推进.认为,政府的角色冲突不是政府改革困境的根源和本质,而只是在考虑整体制度间均衡时的结果,忽略了政府的结构性特征;借鉴了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政治家-官僚分析范式,以结构性分析的思路为主线,拓展了政府改革的两方博弈框架.从而认为政府改革困境的本质是政治家与官僚间在政府改革中的目标冲突与信息不对称;并分析了阻碍政府改革顺利推进的路径依赖效应与改革激励不足的问题.指出,要打破政府改革面临的困境,可以从改革的社会沟通与激励,财政约束,官僚机构的偏好与理念,以及全面长效监督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传统政治哲学中“赐姓命氏”的实质就是授予治理权,“异姓”被视为“异德”,不得分享治理权.以西周初年宗法分封为标志,传统政治实践逐步确立了“异姓不王”的国宪规范,其精神实质是“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家天下”理念,终极目的在于维护最高治理权独家垄断的治理秩序.不同朝代的治理者以不同方式对“异姓不王”加以重申和宣示,但基于特定政治局势也或多或少地有所突破,封异姓为王,从而形成了“异姓不王”的政治悖论.古代政治家和法律人运用政治法律智慧,通过一系列行为、制度和手段对这一悖论进行了破解,使华夏文化政治共同体在治理集团内部权力分肥这一重大问题上得以“安身立命”.“异姓不王”的政治悖论及其破解表明,传统国宪的实际运行会出现表达与实践相背离的悖论现象,但是这种悖论本身也构成了传统国宪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class analysis in understanding social issues, the present paper has used this level of analysis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attitude of society. Accordingly, three main classes, including the upper class, the middle class, and the lower class have been divided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as a non-conservative policy) have been evaluated. Given the current economic inequality, in the case of adopting the policy of redistribution of the wealth, the lower and middle classes will benefit economically, since they possess less wealth than their population percentage. Nevertheles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revealed that only the lower class assented to redistribution of the wealth, while upper and middle classes largely dissented to it. The study seeks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that why the middle-class dissents to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despite its economic benefits. In order to answer that, we resort to another survey of the members of the middle class, in which the role of non-economic interests – includ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has been evaluated. Finally, the conclusion suggest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middle class faces a paradoxical status in the area of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interests.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认为,作为人生指南的信仰是一系列具有坚定性、确定性的信念或者信条。但是克尔凯郭尔借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之口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论调,他认为确定性是信仰的大敌,只有在不确定性中信仰才能获得有用的导师。而形成上述观点的根源在于他反对把基督教信仰等同于客观的知识体系,信仰不是知识,信仰是一种自身即具有强力的特殊的"器官";信仰的达成依靠的是主体充满激情的对于"永恒福祉"的个体性的、永无终止的不懈追求,因为信仰最终只关乎主体个人,它是主体的一种精神追求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授权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规定行政措施,该项权力的内涵易生歧义,且与法治行政的若干理念、原则与制度格格不入。宪法和组织法应删除规定行政措施的内容,将其归属于行政立法权和决定、命令制定、发布权范畴内,依法理顺行政机关抽象行为权的内部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