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各国政治   58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2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4篇
法律   221篇
中国共产党   2004篇
中国政治   1493篇
政治理论   931篇
综合类   78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552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红杰 《理论导刊》2020,(5):102-106
客观事实与主观情绪的错位、技术赋权与资本逻辑的合谋、话语泄愤与情感抗争的弥合是"后真相"现象的生成原因。"后真相"所表征的虚假事实、集体无意识、理性坍塌等多重症候助长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强势崛起、历史虚无主义的迅速蔓延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潜滋暗长。针对"后真相"视域下滋生的多元社会思潮,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其进行科学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价值引导;关注个人切实利益、对公众情绪进行情感疏导;不断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对其进行合理规导,方可保障网络空间健康清朗、主流价值观念广泛弘扬。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迫切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然而,由于受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渗透、大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认同.因此,在新时代,只有筑牢思想防线、净化网络环境,扩大理论宣传、彰显理论魅力,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才能够有效抵御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侵扰,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4.
当前,国际联军打击“伊斯兰国”战事已进入尾声,然而,地面战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伊斯兰国”思想的消亡。从萨拉菲-吉哈德主义极端意识形态发展脉络框架下考察,“伊斯兰国”在这一思想脉络中的独特历史地位塑造了它当前与未来的思想发展方式。国际社会需要认识到,当前反恐战争所面对的“战败者”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失败,其意识形态过去近半个世纪危机式发展赋予了“伊斯兰国”面对失败的独特抵抗能力。“基地”组织在2011年被击溃后的历史也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伊斯兰国”将很有可能继续在扩大其基本怀旧式叙事、赋予战败以合法性的同时,还将通过“全球恐怖商标”下的“特许经营”模式,将一种“暴力即思想”的恐怖思想内核进一步扩散并升级。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战争,可能刚刚到一个需要进行“中期评估”的时候,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5.
6.
尤文梦 《实事求是》2020,(1):107-1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学界关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亦展现出研究内容的全面化和深入化,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和精细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的实证化。学者们深入探讨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相关概念、战略意义、历史轨迹、经验启示、实现路径等问题,为进一步扩展研究空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仍存在学理性有待提升、整体性眼光和对过程的关注有待突破、中观和微观的动态研究有待深入、理论工具和分析框架的应用有待涉猎等诸多遗憾,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制度源于经济基础又服务于经济基础。中国制度建设,攸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重要的制度创举,必将对我国文化建设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重大的积极影响。深入理解和把握根本制度,需要科学阐发其内蕴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主体逻辑和实践逻辑。其中,价值逻辑是前提,理论逻辑是基础,历史逻辑是根据,主体逻辑是支撑,实践逻辑是关键。透彻理解和把握"五重逻辑",才能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夯实制度自信,并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当前西方一些国家依然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各种各样的攻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其主导地位,因此亟待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主动权。对此,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在筑牢根基上,精准把握话语体系着力点,生动展现中国故事的共鸣性,着力彰显中国声音的担当性,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的优越性;二是在强基固本上,高效提升话语体系掌控力,牢牢坚守话语主体的政治立场,循序建构话语载体的传播能力,高度契合话语受众的利益诉求,全面提升话语环境的服务能力;三是在守正创新上,不断强化话语体系引领力,增强具有时代进步特征的话语认同,优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话语理论,丰富具有中华文化符号的话语内容,创新具有学科优势的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9.
当前,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挑战。高校应立足大数据在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特有价值功能,革新数据理念,树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数据意识;管控技术规范,贯通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渠道;挖掘数据资源,深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数据爬取分析,着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论本身、内在的问题,来思考中国在西方理论中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学术范式与方法和批评实践这几个方面入手,讨论詹姆逊如何运用中国问题的隐喻来建构其文学阐释;阿尔都塞如何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吸纳到他的核心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理论;巴赫金的理论如何从文化转型和文艺批评实践方面与中国形成折叠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