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水寒 《法治纵横》2013,(18):49-51
公元413年,中国古代著名的佛学大师鸠摩罗什,在长安城逍遥团圆寂。公元1994年,他老人家的化身——一尊鸠摩罗什塑像端坐在克孜尔千佛洞前,安静地接受人们的敬意和拍照,  相似文献   
2.
王福明 《春秋》2012,(1):41-43
中国传统文化自先秦以来,无论是本土的儒家、道家学说.还是东汉南印度传入中国的佛家文化。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均衡互补,源远流长。儒家、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理论体系.而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不断增强了中国的特色,形成了“中国佛教”。  相似文献   
3.
西行漫记     
<正>中国国家画院丝绸之路考察团自甘肃兰州开始,沿着泛着赭红色的皋兰山路,向着敦煌方向出发了。虽然我多次到过甘肃,但仅限在兰州向内地方向的几个城市,这次不一样了,是要穿越甘肃全境,什么祁连雪、孤烟直、落日圆等等情境,心中不免有些激动,按耐不住的用手机拍着窗外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0,(5):50-50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自古就是西域进入中原的门户和东西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前秦苻坚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门乐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似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世历建不断,此地遂成佛门圣地。公元1000年左右时,敦煌僧众把大批经卷和其他文献资料封存在高僧吴洪(?)的影窟中。随着知情人的离世,这个洞窟静静地沉睡了近900年。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09,(7):48-49
甘肃境内的石窟是中西通道上开凿最多、保存最好的,号称"石窟之乡"。主要有敦煌的莫高窟,瓜州的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石窟,玉门的昌马石窟,肃南县的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石佛寺石窟、金塔寺石窟,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武威的天梯山石窟,靖远县的法泉寺石窟、寺儿湾石窟,甘谷县的大像山石窟、华盖寺石窟,武山县的拉稍寺石窟、水帘洞石  相似文献   
6.
行走吐鲁番     
悠长的小道,通往火焰山深处,在火焰山的绝壁之间,散落着多处石窟寺群。在吐鲁番众多的石窟中,尤以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吐峪沟千佛洞因为洞窟多,时代早,壁画内容丰富,以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7.
朱馨 《今日浙江》2014,(6):56-57
正卧佛、壁画、千佛洞。西域风情扑面而来。前段时间,浙江美术馆每天观众如潮,还未到开馆时间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大家都有同一个目的:一睹底蕴深厚、极具震撼力的敦煌文化艺术。据统计,自2013年12月28日开展、到3月16日展览结束,为期三个月的"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共接待观众超过35万人次,最后一天接待观众量据安检仪计数高达2.2万人次,创下了浙江美术馆开馆以来的最高纪录,在全国美术馆界也属罕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的甘肃,以其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包容万象、博大精深的千佛洞文化而闻名于世!但在甘肃,还有一个地方以贫穷闻名遐迩,这就是“苦甲天下”的定西。  相似文献   
9.
<正>一百多年前,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向与世隔绝的新疆、甘肃、内外蒙古的沙漠绿洲、戈壁荒原及高山峡谷,突然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外国人的探险队,神神秘秘地出没于古代丝绸之路上,他们的马队和骆驼的铃声打破了千百年的宁静,在那些古代城镇的废墟、烽燧与洞窟遗址,以及渺无人迹的沙海,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寒和无情的风沙,辛劳地日复一日地寻找着,挖掘着。因为缺水和食物,他们多次面临死亡的威胁。正是他们锲而不舍地探索与发现,掀起了亚洲探险的高潮,于是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大量实物  相似文献   
10.
李玉洋 《春秋》2010,(3):48-49
深秋的午后.大漠戈壁的阳光白花花的。苍穹之上.间或有缕白云.悠然流淌。这块不大的沙漠绿洲,或许由于季节的缘故,稀稀落落没几个游客,小贩们在慵懒地闲聊,白杨萧瑟,柳树枯黄.丛丛芦苇顶着灰白的花絮在微风厦飘荡,一派寥落、旷远、宁谧、凄清。就在这种底色的背景里,浮光掠影.我开始了对于莫高窟千佛洞的巡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