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6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4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Abstract

This study applies moral foundations theory to capital juror decision making. We hypothesized that binding moral foundations would predict death qualification and punitive sentencing decisions, whereas individualizing moral foundations would be associated with juror disqualification and a leniency effect. Additionally, we considered whether moral foundations can explain differences in death penalty application between conservatives and liberals. Respondents from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participated in a mock-juror task in which the circumstances of a hypothetical defendant’s case varied. Results revealed moral foundations were strong predictors of death qualification. The binding and individualizing foundations were related to sentencing decisions in the expected ways. Supporting our contention that moral foundations operate differently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cases, heterogeneity in the effects of moral foundations was observed. Finally, we found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tencing decisions and conservatism would be attenuated by moral foundations.  相似文献   
2.
王志祥  融昊 《法学杂志》2020,(5):111-120
虽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得以正式确立的,但《刑事诉讼法》中涉及此制度的具体规定又都是操作层面的。据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合理性并不能得以阐释。而依据我国《刑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合理性则可以从形式逻辑、实质逻辑以及价值理念三个维度予以充分证成。由此可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本质上系《刑法》中的一种刑罚裁量制度,认罪认罚本质上是法定的从宽量刑情节。在定罪层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需自愿承认不法事实系其所为,即构成"认罪",而无需准确评价自身行为的法律性质并准确识别具体罪名;在量刑层面,"认罚"考察的重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应当通过刑法立法的方式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自首制度、坦白制度部分重叠地整合在一起,以避免"概念混同""重复评价"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一定时期内,职务犯罪将表现为更加复杂、严重和突出,而且会出现典型的多发部位。而治理和预防新形势下的职务犯罪,需要完善刑事法律规范和预防工作的相关立法,并以体制和制度保障加强惩治力度,以超前的意识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健全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刑罚的预防功能等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全面加以防范,突出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唐世月 《时代法学》2007,5(5):95-101
美国最高法院在1972年曾经宣布暂停死刑执行,但是在1976年又恢复了死刑的执行,目前美国是唯一仍然保留并适用死刑的所谓西方文明国家。美国联邦系统和38个州的刑法都规定了死刑,可以适用死刑的罪行还比较多,但是罪名相对比较集中;死刑诉讼程序严格且复杂;相对于美国庞大的犯罪数字,尤其是暴力犯罪而言,其死刑判决和实际执行死刑数量仍属较低;美国死刑执行方式呈现为以注射方式为主多种执行方法并存的特点。美国死刑程序复杂但是死刑错判率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5.
岳光辉 《河北法学》2003,21(6):66-71
行政听证制度是我国立法引进的一项新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公安机关在进行治安行政听证工作中,应当认真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健全和完善公开原则、言词原则、职能分离原则、事先告知原则、记录排他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思考世界死刑命运,反观我国关于死刑的司法实践和传统理念,严格死刑的适用标准成为必要。同时,展望未来,为了适应国际人权法的要求和实现我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应当从立法上限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Right of life and life are different concept. The former is endowed w by state beforehand, which is proved through his behavior that he is deserved to own the right of life. The one who thoroughly offend the basic norm in the law is the enemy of our realistic world. If only the enemy still have danger to threaten the society, he should be executed to death penalty, and deprived of his life, but will not happen the problem of miscarriage of justice and inhumanity. The criminal’s behavior just only denies part of norm in the law, however, who still is mankind and should possess of mankind’s dignity, so we must abolish death penalty on them, miscarriage of justice is another reason of cours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2005(5) (in Chinese) by Mi Zhibin  相似文献   
8.
对支票违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处罚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责。但是实践中存在掌握违法信息难,取证难,罚款收缴难等问题。应通过建立开发空头支票监测系统,设立处罚种类,加强与司法部门合作等途径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反映自然公正、法治、秩序等价值理念。但在理论与实践中,执法人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真正完备起来,为行政执法、行政处罚实践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指导与更强的依据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论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一类新型犯罪。对这一犯罪,可以从贿赂对象、贿赂范围、贿赂对价、贿赂方式和贿赂领域五个方面加以理解。我国刑法在规定这一犯罪时,应注意刑法与《公约》的协调,立法上注意与我国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概念之转换,司法上注意与国外贿赂犯罪的规定相协调;刑事管辖权上应当以属地管辖原则为主,辅之以属人管辖;法定刑的设置应以有期徒刑为处罚方式,并可以适用罚金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