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260篇
中国政治   644篇
政治理论   101篇
综合类   2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社会主义学院语境中的"中华文化"的属性进行了剖释。无论是"文化"还是"中华文化",其首要属性是其意识形态属性。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文化意识形态属性的认识是一脉相承、始终如一的。社会主义学院应以中共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为导向,"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政治共识,做好中华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今中外,对于读书学习均推崇备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能读书才必博”等论及读书的名言佳句比比皆是。尤其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历来尊崇书香门第,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等关于刻苦读书的励志典故人们更是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从公元1128年到1855年,黄河在豫鲁皖苏大地上奔流727年,留下了一条横亘东西、通向大海、长约730公里的明清黄河故道(以下简称故道)。这条故道,既是一条天然河道,也是一项杰出的人造工程。故道两岸绵延千里的黄河大堤,历经黄河改道后160多年风吹雨打,至今在不少地方依然巍然屹立。  相似文献   
4.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学者研究表明,含有"望"意思的字、词与成语多达300余个。如看、观、赏、瞧、视、察、盼、盯、瞄、瞪,扫视、藐视、斜视、俯视,望穿秋水、东张西望、虎视眈眈等。在依据中医学理论所产生的中医诊断学中,望,专业术语称为"望诊",列在中医四种诊察方法之首,是中医医生诊断患者疾病种类和中医证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化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条件。统一战线秉承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借鉴"天下归仁"的政道"、天下归心"的治道和"仁者爱人"的工作方法等智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系列论述的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中的价值,开启了新时代中华文化教育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论断为主线,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些阐释,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重点围绕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谈了一些学习体会,认为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是对"主线"引领和贯穿作用的实践性、成效性的要求.同时就物质与精神、多元一体、审异致同、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等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圆"昭示的范围,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全球化背景下对文化多元发展的理性态度和价值选择。二者辩证统一、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文化传承、衍进。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新时期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灿烂文明与历史厚度,是维系中华文化认同与社会联结的纽带。加强文物①保护,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理据(一)文物的公益性文物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具有现代“公物”或“公共信托财产”的核心要素与主要特点,具备见证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等公共属性。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融入世界多极化、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必然要求,成为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造福全人类的重要选择。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历史时期,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参与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逐渐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将成为中华文化成功"走出去"的新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