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戈和静  吴凤平 《求索》2010,(5):15-17
本文以影响港口投融资金融支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发,构建了港口投融资金融支持度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息熵和物元可拓模型对影响因子较多的金融支持度进行了可拓综合评价,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给出定量的数值评定结果,来直观全面地衡量各个城市的港口投融资金融支持现状,通过对港口投融资金融支持度的科学评估,可以把握金融对港口投融资的支持程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供对策建议确保港口建设资金的来源,保证建设目标和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建立大开放的经济系统、保持子系统之间的差异化、实行管理机制立体化和节能降耗法律化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系统是通过自组织使各子系统协同作用从而使系统演化为具有一定有序程度的耗散结构.网络舆情系统熵变揭示了舆情的演变过程,构成舆情系统的四个因素(噪音)决定了熵值大小,也即系统的有序度.因此我们在舆情导控上不但要把握好处理的时间点,同时也要把握好处理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汤锦春  罗嗣平 《党史文苑》2007,(7):49-50,58
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建立大开放的经济系统、保持子系统之间的差异化、实行管理机制立体化和节能降耗法律化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经被提高到国家的战略层面上,其涉及的范围覆盖了从个人隐私到国家安全,因此,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在现代信息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信息熵是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信息安全领域。本文首先通过一些实例阐述了信息熵的内涵以及在信息鉴别、信源编码等方面可运用的方法,然后详细分析了信息熵在密码学、数字图像加密、加密数据流检测等信息安全领域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在分类和聚类问题上运用信息熵的一般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华平 《求索》2012,(8):26-28
在科学界定创新型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及创新产出三大构成要素,以此为依据,从三大要素模块角度初步设计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并选用信息熵法进行指标筛选,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消费结构信息熵的基本理论入手,以1980--2009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基本数据,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数量分析,发现信息熵处于递增并逐渐趋于稳定阶段,并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层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朴素贝叶斯分类在入侵检测应用中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法,但是其属性的独立性假设影响了它的性能。通过改变朴素贝叶斯假设的限制可以增强其分类效果,但会导致计算代价大幅提高。因而有很多人研究并提出了属性特征的提取对朴素贝叶斯进行改进的算法,从而提高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性能。研究分析了比较常用的属性选择与提取算法,并给出了一种专门针对网络信息流提出的优化,通过信息熵和属性分布算法方面的研究给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实验检验了新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要求:提供合适的评价体系,使银行能从微观角度找到风险的源头,采取相应的内控措施改善管理流程降低风险成本。因此通过不同的模型比较,本文指出了处于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中的我国银行采取内部模型测量操作风险是加强银行自律的有效前提。另外针对操作风险衡量的复杂性,本文设计了基于信息熵的操作风险计量改进模型,使其不受损失变量主观分布假定的限制,解决目前数据不完全及分类不准确等引起的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犯罪信息--兼与犯罪全息论者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是被定义了的认识系统。犯罪信息是表征犯罪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消息、情报、数据或信号,其特点是一般信息特征的具体化实用化。犯罪系统相对开放时,可形成暂时的耗散结构;但其总体上的封闭性,会使熵值不断增大。犯罪系统的所谓“犯罪全息”论,并无相关的证据证实,侦查还需找寻不完整信息去拼接案件事实。产生、捕捉、利用犯罪信息的关键因素是人之能动性,收集犯罪信息时不我待,应不遗细微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