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156篇
中国政治   187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之思絮     
马荣 《党风建设》2002,(10):47-47
古代廉吏深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有言日:“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治家之理,同于治国”,“明内而齐外,故家道正而天下正”。故而,大凡清官廉吏,不仅自身清正,其家风也十分严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俄罗斯联邦互为近邻,交往渊源已久.而且利益攸关。应该说,俄罗斯对中国的影响不可谓不广泛,这一民族的文学、音乐、芭蕾、绘画、电影等等.都曾给中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记。那么.中国在俄罗斯人眼中生着一副怎样的“面孔”?俄罗斯人如何理解过去和现在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李欣 《国际安全研究》2021,39(6):82-103
作为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构建海疆经略体系的顶峰,清朝将“天下”安全思想运用到海疆经略具体实践之中,对包括内洋、外洋、大洋和海上周边关系在内的多重要素进行总体考量,建立起较为成型、完备的海疆安全治理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是按照内洋、外洋和大洋三部进行海域管理。对内洋和外洋,通过行政建制和水师巡查,实现日常的、具体的海上管辖;对于大洋,则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以不治治之”原则应用到海上。二是以制度建设保障各地水师开展海上巡视、缉盗、护送、救助等任务,有效维护了东亚海上的安全秩序。三是以宗藩制度经营与周边海上藩属国之间的政治、安全关系,实现了东亚海上的长期和平与稳定。晚清政府以主权原则强化对海岛、海域的管理,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立约保藩”的外部层面却遭遇失败。探讨清代海疆安全体系构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推动构建周边海上安全秩序,具有历史中国观、总体安全观和国家主体观三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舒 《群众》2012,(5):79-80
高等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是服务于地方经济,满足企业、市场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学校的立身之本,校企合作办学应该渗透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外交评论》2016,(3):73-99
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和中国近年来的崛起,为中国外交带来了新的重要契机和挑战,呼唤新的外交思维和理论以指导中国外交实践,建构更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一些儒家学者开始诉诸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他们在春秋时期的华夏天下秩序和后来的朝贡体系中找到了启示和答案。他们认为,以国家主权平等为中心的现代国际秩序存在根本性的不可修复的缺陷,而儒家王道精神和天下秩序理想昭示了更合理、更正义的国际秩序,所以未来理想的国际秩序应该是以儒家王道精神为基础的天下秩序。尽管这些儒家学者对现代国际秩序的批评有很多的合理性,他们所提出的天下主义秩序充满洞见,但是有关重建儒家天下秩序的主张是很值得商榷的。其实,儒家天下—朝贡秩序与当今以民族平等为基本原则的国际秩序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冲突,但是儒家道义原则以及由此推衍出来的儒家国际正义原则仍然非常有用,可以指导当今国际关系的具体实践。中国学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比较中西方文明,推动儒家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话,寻找儒家思想与国际伦理原则以及国际法相容的契合点,让儒家思想融入国际主流价值,从而完善现代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6.
曾辉 《中国周刊》2016,(4):28-29
传统手工文化是中国"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倡导"工匠精神",就是要让传统手工文化活在现代生活中,与现代文明下的生产方式结合,这符合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手工业与农业是维持数千年来人类的生存之本,"男耕女织"般的农业与手工业共生方式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要依靠,是人类诞生以来文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尽管大工业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其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大的,大工业快速增长的后果是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对于未来是难以为继的。本届米兰世博会上,国际  相似文献   
7.
正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和创新之源,是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途径。邓小平是热爱学习、勇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光辉典范,是全体党员学习的榜样。邓小平学习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学习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元素。2015年10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共邯郸市委党校卜金超博士主笔的中国共产党学习史著作《邓小平学习思想与实践研究》,该书对邓小平一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欧阳斐 《求索》2013,(4):111-113
本文立足于顾炎武独特的本体论思想和人性论思想,主通过他对"国家"与"天下"的定义辨析,对"周室班爵禄"的重新阐释,对"君"、"万岁"、"陛下"等语词的溯源考察,以及对君臣提出的政治行为典范,深入论述了政治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师音.德为先。树己之身.明己之德,正己之风,是肩负“传道授业解惑”、“塑人之魂”崇高使命的教师们的立身之本。今年9月,湖北省评选出10名“师德标兵”,其中4名“标兵”来自高校。本期《大学校园》走进高校.带您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师德风采。  相似文献   
10.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20):46-47
盗贼这个角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耳熟能详。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说他最看不起打劫的,“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为何?因为黎叔是“偷儿”,而“偷”里面可是大有文章的。不管是打劫的,还是“偷儿”,在古代,有一个词概括得好,叫“盗贼”。 盗本是“贼”,贼本是“盗” 在现代汉语词义中,“盗”这种行为通俗地讲就是小偷。可是,在古代却完全不同。严格而言,“盗”和“贼”是指两种不同的行为,古之“盗”多为窃盗之人;古之“贼”,皆谓强盗。在中国古代,经常用“贼”来称呼强盗;“盗”则不同,虽然有时它能够同时指称小偷与强盗两种人,但主要是指前者。古之“盗贼”只是偶尔才会指称盗与贼两种人;今之盗贼则往往既指称小偷,也指称盗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