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当前女性犯罪动机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故意犯罪都存有明显的犯罪动机。作为犯罪群体中一特殊群体犯罪——女性犯罪,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影响,其犯罪动机有自身的特点。就类型而言,主要表现为物欲型、情绪型、无知型和逆变型等,而其中性别差异比较明显的有情绪型、无知型和逆变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代判词语言折射出的传统法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中国历代判词语言传达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的伦理精神。这种法文化精神现在依然封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礼法文化(包括以礼代律、以礼补律、以礼断狱)的现代价值,讼文化的现代价值,重证据的现代价值和判词语言审美化的现代价值等,都具有学习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善与是道德领域中的特殊矛盾,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它们的内涵也随之改变。善的依据来自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善的底限是:追求自利,保证他利;善有底善、常善、至善的层次之分。扬善抑需要法律的强力支持,需要加强教育、奖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郑美娜 《学理论》2012,(18):122-123
首先介绍了儿童主人公奥利弗特维斯特是狄更斯笔下善良的化身,他拥有许多难能可贵的性格特征。再次,充分暴露了费金和塞克斯的罪形象。最后,分析了性格复杂的南茜,陷入了良心的发现和对爱人忠诚的两难境地。但她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奥利佛尔是小说中最崇高的善行之一。解决了奥利弗难能可贵的性格特征,南茜如何实现善行,及费金与塞克斯的凶本性的表现。通过对雾都孤儿人物的分析最后得出:狄更斯相信大部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有时会被糟糕的外部环境所扭曲。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5)
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长久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在种种的动力学说中关于""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思想曾在西方哲学史上引起广泛探讨,马恩在其许多著作中肯定过""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当今中国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运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鲁兵 《检察风云》2013,(21):81-83
善与整整较量了19年!为了查出当年上门杀害了四条人命的凶手,当年的老侦查员熬自了头离开了岗位,年轻的侦查员也已两鬓斑白步入了中年,但悬案却成了他们心中难言的遗撼和刑侦生涯的耻辱。19年后,老侦查员没破的案子,终于随着警方科技化、信息化的不断提升而告破。对此,老刑警没有欢笑,而是潜然泪下。  相似文献   
7.
沈向阳 《党史纵横》2014,(5):49-49,63
正中国早期抗战影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数以百计反映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影片登上银幕,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拍摄于1932年1月下旬的《十九路军抗日战史》,是第一部用镜头记录日本海军陆战队企图登陆上海、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的抗战影片,上映  相似文献   
8.
尼布尔对理性在解决社会道德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但在思考现实社会问题时他却充分运用了理性的力量,接受了理性的分析和对策。我们应在尼布尔理性观点的基础上客观地看待理性的作用,在正视情感的前提下,发掘理性的力量,探究其在当代社会道德重建中的启示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伊里因以强力抗思想的提出源于对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思想的批判,源于对俄罗斯知识分子未能使俄罗斯摆脱的侵害后的反思。通过对善与外化本性的分析,伊里因论证了以强力抗的必要性;为了防止抗的强力变成滋生的暴力,他又严格规定了以强力抗的前提条件。与托尔斯泰不同,伊里因主张通过内在精神措施和外在强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去抵抗,这两种方法各有侧重、不可偏废。外在强制措施服务于内在精神措施,需要谨慎对待强制措施,但面对行要勇于应战。伊里因与托尔斯泰在如何抗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与他们二人不同的政治取向密切相关,托尔斯泰是否定国家政权的无政府主义者,而伊里因则是主张建立强大国家政权的国家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对奥古斯丁的人性本善思想做了简单的论述。至善的上帝创造了善的万物,因而人类的本性也是善的,但人类又因为反常地运用了上帝赋予的善的意志自由追求低级的事物而产生了,不具有实体性。通过奥古斯丁的分析理路我们发现在他的思想中内在地包含着自我选择罪责自负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