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当前女性犯罪动机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故意犯罪都存有明显的犯罪动机。作为犯罪群体中一特殊群体犯罪——女性犯罪,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影响,其犯罪动机有自身的特点。就类型而言,主要表现为物欲型、情绪型、无知型和恶逆变型等,而其中性别差异比较明显的有情绪型、无知型和恶逆变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公安院校学生网络沉迷现状及心理特点。过程通过发放网络沉迷诊断问卷、SDS、SAS、自尊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湖南警察学院大一新生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19.0进行系列数据分析。结果及结论研究结果发现,湖南警察学院新生的网络沉迷总检出率为10%,其中男性网迷人数高于女性,非公安专业高于公安专业。在具体的心理特点上,网迷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更高的自尊水平,而在社会支持层面则无显著差异。公安专业网迷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非公安专业,同时研究发现,抑郁情绪对个体的网络沉迷程度具有显著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3.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复杂化、暴力化、智能化的犯罪案件 ,办案人员在寻找犯罪嫌疑人时开辟了多种信息渠道 ,其中之一就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 ,从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现场遗留的痕迹中寻找犯罪人作案时的心理痕迹 ,为进一步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创造力在刑事侦查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刑警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刑警的创造力因毕业院校等因素引起的差异不显著,但刑警的文化教育程度、从事刑警工作时间的长短而引起的创造力水平差异却非常显著.通过培养创造力素质、扩展想象力、开展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训练、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等途径,能有效提高刑警及公安院校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家庭暴力中女性犯罪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暴力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家庭暴力中的女性犯罪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湖南省 1997年至 2 0 0 0年女性家庭暴力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 ,犯罪手段残忍 ,性质恶劣 ,女性化特征明显。犯罪动因复杂 ,夫妻感情不和、家庭经济纠纷、生活琐事、第三者插足等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她们的犯罪 ,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给亲人带来了心灵上无法愈合的创伤。女性家庭暴力犯罪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世界以其缤纷的色彩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网络作为一种“立体媒体”,因其极大的信息量及快捷方便的操作,已逐步从大中城市走向城镇,从城镇走向农村,逐步走入普通家庭,走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上网己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有很大比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我国青少年网民不仅人数众多,而且逐年呈直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任何故意犯罪都存有明显的犯罪动机。作为犯罪群体中一特殊群体犯罪———女性犯罪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影响 ,其犯罪动机有自身的特点。就类型而言 ,主要表现为物欲型、情绪型、无知型和恶逆变型等 ,而其中性别差异比较明显的有情绪型、无知型和恶逆变型。  相似文献   
8.
刑事警察职业要求刑警有适合的心理控制类型和心理控制能力。目前刑警心理控制类型属中度外控,心理控制能力较强偏低,两者都不理想。究其原因有:刑警职业的高风险、高压力容易导致刑警心理疲惫;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与刑侦力量的相对不足,使刑警不停地奔波、劳顿,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社会现实中的不正之风使少数刑警产生特权思想等。  相似文献   
9.
论隐匿型女性被害人的心理及询问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询问被害人是侦查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调查取证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办案人员的询问 ,被害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控告型、隐匿型、诬告型三种。隐匿型女性被害人有害羞、惧怕、怜悯、抵触、无奈与求安等复杂的心理活动 ,可采取减压、情感支持、心理疏导等方法对其进行询问 ,唤起其与犯罪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使其放下心理包袱 ,如实地陈述被害事实及其他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个人极端暴力事件产生的心理原因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两年来,我国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个体的心理原因起决定性作用;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合力,齐抓共管,实施社会和心理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