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一直都非常重视语言问题,但传统的研究多把语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形式因素,对于语言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其估价就非常有限。朦胧诗在上世纪80年代的异军突起,为了恢复诗歌语言的敏锐,使思维和表达充满弹性和活力,它以其大胆的批评精神和新奇独异的语言特质,为诗歌及整个新时期文学开辟了新的景观。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机制的角度审视以北岛、顾城、舒婷等人为代表的这个诗人群体的情绪结,从一个新侧面阐明朦胧诗所达到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和艺术探索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常州之行,正赶上细雨霏霏,留着太多古城元素的常州,绿荫如盖,小雨似纱,让人一下子想起朦胧诗来,其实常州,是大自然最喜欢的一首江南小令。历史史诗大运河袅袅婷婷的穿城而过,衣袂翩翩的长江也潇潇洒洒地从远方奔来,最是那烟波浩渺的太湖小鸟依人般守候了她千年……河湖交错的常州,“不可一日无舟辑”的水乡,一直以亭亭净直的姿态,水灵灵的鲜活在江南。  相似文献   
4.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据说朦胧诗的基本特征是说一些按照大众习惯的通行文法来衡量似通非通的话,可是这两句简洁而又明确的话却印在一本《朦胧诗·新现代诗》的卷首。它不仅通,而且具有箴言和真理的性质。原来,朦胧的终极依然是明白。  相似文献   
5.
朦胧诗起源于最早创办并影响广泛的《今天》。“今天诗群”的作品,在后来的诗歌史叙述中被看作是朦胧诗的核心,甚至被看作就是朦胧诗。1980年下半年,朦胧诗的名称被广泛使用并成为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朦胧诗为当代的“现代诗”建立起了连贯的线索。朦胧诗“衰减”的原因部分在于朦胧诗影响扩大所带来的模仿和复制,而朦胧诗过早的“经典化”也造成对自身的损害,加上艺术创新者普遍存在的时间焦虑,加强了他们尽快翻过历史这一页的冲动。  相似文献   
6.
曾庆雨 《思想战线》2002,28(4):84-87
晚唐诗以“意”、“象”的不确定性带来了诗歌艺术的朦胧之美 ,开创了中国诗歌创作的另一境界。 2 0世纪初的新月诗在形式上与晚唐诗有极大不同 ,可诗的“境”、“意”的非一致性仍是主要的特征。 2 0世纪末的朦胧诗 ,更加努力加大“意”、“象”的这种距离感 ,以增加诗的多元和多层次性 ,更具有一种立体解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机制的角度审视以北岛、顾城、舒婷等人为代表的这个诗人群体的情绪结 ,从一个新侧面阐明朦胧诗所达到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和艺术探索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很小的时候,顾城的姐姐顾乡给他讲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顾城便羡慕孔子的周游列国,他充满幻想的说:"我长大以后,也要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到每一个国家去讲学!"  相似文献   
9.
心灵化的理论前提使朦胧诗善于向内做反省式的深入发掘 ,以折射历史与现实的面影 ;朦胧诗人从心灵走过的怀疑、迷惘、沉思、追求道路 ,正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历史走过的道路 ;朦胧诗向抒情本质的回归与身世感的心境化所带来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宣告了传统诗美学的复苏与胜利。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持续十年的朦胧诗论争中,从最初向青年诗人提出诗要写得让人看得懂,到清除精神污染时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艾青与朦胧诗人的论争可谓只是其中的一段小插曲。艾青参与到朦胧诗论争中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人事关系误会、诗学观念不同之外,既是诗人严肃认真的批评态度所致,也与他无以匹敌的地位密切相关。艾青参与朦胧诗论争所产生的影响是意味深长的,遗留的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以论争的形式暴露出来,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