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法律   570篇
中国共产党   243篇
中国政治   683篇
政治理论   99篇
综合类   5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安院校经济犯罪侦查课程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公安专业课程,须发挥好课程思政的载体性作用。目前经济犯罪侦查课程思政建设不够充分,育人效果有待增强。需要通过增强课程思政系统性思维,补齐实践环节短板,加强基层教学单元的课程思政软环境建设,推进课程思政校内协同、校校协同和校社协同,有效推进经济犯罪侦查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新犯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梳理,界定出统计上的重新犯罪概念。介绍了国内外重新犯罪统计分析指标,并给出了国内重新犯罪统计分析指标的计算公式及重新犯罪统计分析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重新犯罪大数据分析应用和重新犯罪大数据分析工作流程,提出了重新犯罪大数据质量维度与度量指标。为实现基于大数据的重新犯罪统计分析与预测,设计了基于大数据的重新犯罪统计分析与预测架构。  相似文献   
3.
4.
5.
李芸  战炤磊 《群众》2020,(3):22-22
“六稳”是在“稳中有变”的形势下保持“稳中求进”的根本要求。“稳预期”在“六稳”中处于基础性和导向性的地位。做好“稳预期”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点:把握“稳预期”的动态内涵,强化质量导向型预期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为了在不确定的未来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获得最大收益,借助过去和现在的一切信息,对所关注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化做出的尽可能接近事实的预测或判断。“稳预期”是指引导广大民众对国民经济的中长期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形成相对平稳的乐观的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预测和判断。通常增长速度和数量规模等指标的变化很容易被观察到,历史数据和预测信息也相对容易获取,人们对其的预期容易出现明显的波动,而质量效益指标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人们对其的预期也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7.
经济犯罪案件的数据化侦查模式已成为当代打击经济犯罪的趋势,可通过数据比对、数据碰撞、数据挖掘等数据研判技术,将数据转化为经济犯罪侦查情报和线索,继而落地进行数据缉捕和数据追赃工作.经过对数据的循环利用,实现对经济犯罪案件的全领域、全链条的波次打击,将大幅度提升经侦部门执法效率、破案水平以及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
当前我国经济犯罪在总体上处于发案总量在高位平台上持续攀升,犯罪危害进一步加深加剧的发展态势。新时期经济犯罪的新特点,决定有效打击、预测、预警和防范经济犯罪,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因此,《经济犯罪侦查学》这门课程不仅要在理论上实现突破,更加需要在实训方面与实战契合,才能使公安院校学员毕业后迅速适应自己的岗位需求,适应经侦工作,在新时期为履行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职责,不断提升打击防范经济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江溯 《法学》2020,(5):18-37
由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存在“口袋罪”的嫌疑,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下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的定罪变得尤为复杂。借助基于2010—2019年中级以上法院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决建构的定罪模型,可更具有操作性地预测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的定罪。经“危害公共安全”回归模型的预测可知,行为客观上危害了公共安全,不涉嫌适用“口袋罪”;经定罪模型预测,若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或过失,行为可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据此,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的定罪取决于如何界定罪过形式。隐瞒接触史、症状或拒不执行防控措施的故意不等于危害公共安全之故意,应根据客观方面类型化罪过形式。由于行为客观上危害了公共安全,应先判断有无危害公共安全故意或过失,进而考虑能否认定(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无危害公共安全的罪过,再考虑评价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由于交叉竞合的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法定刑大体一致,使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适用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