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侃 《美国研究》2006,20(4):125-139
本文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为着眼点,讨论该委员会以及参议院在肯尼迪时期对华政策制订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本文认为,尽管肯尼迪上台后有对既定对华政策进行修正的意向,并得到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大多数人的支持,但就整体而言,参议院对中国仍怀有很深的敌意。如果肯尼迪在那时提出与中国和解,要冒的政治风险太大。作者对“若肯尼迪不遇刺并实现连任,美国对华政策在其任期内可能会发生重大修正”的假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高建宁 《群众》2012,(4):84-84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简称埃纳,ENA),是一所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齐名的专门培养高级公务员的学府,被誉为法国高级公务员的“摇篮”,从1945年戴高乐时代创建该校迄今,已经为法国培养了2位总统、5位总理和8700多名高级公务员。  相似文献   
3.
刘波 《小康》2012,(4):96-99
正好莱坞喜欢拿总统说事,总统形象是美国思想与神话的载体,是表现美国理想与梦幻的手段。值得玩味的是,近些年好莱坞影片中出现了大量虚构的优质总统,或许他们才是美国人心中完美总统的化身?  相似文献   
4.
早就听说哈佛大学是一所比美利坚合众国时间还早140多年的名校,这次有幸到波士顿来,走进哈佛,近距离的感受和了解这所学校,非常高兴。上午我考察了肯尼迪学院,并与哈佛肯尼迪学院的危机研究中心主任阿诺德·休伊特(ArnoldMHowitt)教授和史蒂芬·凯尔曼(StevenKelman)教授,就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合作和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下午在可铖主席的陪同下参观了哈佛图书馆和商学院、法学院,使我对哈佛有了鲜活而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佚名 《政府法制》2011,(23):6-7
1963年年底至1964年年底,短短一年时间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印度总理尼赫鲁逝世,接着,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下台。在此期间,赵朴初曾以赫鲁晓夫的口气戏填了总标题为《哭三尼》的三首散曲。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前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危机中被研究得最广泛的一次危机。至今,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学者及危机管理研究者仍在研究它。过去,西方学者包括美国学者在研究古巴导弹危机时,常常以前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核导弹为研究起点,认为是因前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导致了这次危机。但根据过去20多年来解密披露的档案与回忆资料以及新的研究成果,现在重新检视评价这次危机,不难发现肯尼迪政府本身对这次危机的爆发负有重大责任。这次事件给出的历史启示是:核危机是难以管理的,因为在危机中任何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与误判,都会导致危机升级失控,最后产生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因此,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首脑与政治家,必须严防核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7.
壹·侨讯     
《侨园》2013,(9):3-3
<正>美国"平权法案"再掀存废波澜近日,美国5万华人联署要求联邦最高法院重新考虑"平权法案"的设置,这项法案近年来为华裔学生升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困扰,并再次成为在美华人、华裔的热议焦点。所谓"平权法案"诞生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是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任总统为落实《民权法案》而相继签署的一系列旨在入学和就业上对少数族裔进行优惠照顾的总统令。法案规定:凡是受到联邦及地方政府资助的公立学校都有责任落实"平权法案",在招生上采取配额或加分的方式让少数族裔学生优先入学。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17):119-119
7月20日,92岁的白宫“第一记者”海伦·托马斯辞世,在过去的50多年间,身为首位驻白宫的女记者,托马斯曾为合众社工作,报道了10位美国总统,从肯尼迪到奥巴马无不领教过她的犀利言语。  相似文献   
9.
误解之一:把“软实力”这一原本在国家制度层面使用的关键词不恰当地用在地方和部门层面。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地方在提出本地区未来发展规划时,“打造地区软实力”之类的口号见诸报告或媒体。事实上,“软实力”概念的首倡者、曾经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和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的约瑟夫·奈本人在著作中反复强调,  相似文献   
10.
说服的力量     
1960年,肯尼迪赢得大选,走上美国总统宝座。他为什么会当选呢?他大选时说,"我们未来要将一个美国人安全地送到月球上,然后再安全接回来",这激起了全美国人的信心。但有一个美国团体反对肯尼迪的这个说法,他们还组织了一帮人,准备劝说肯尼迪放弃这个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