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一鹏 《慈善》2019,(1):28-28
作为一名慈善宣传工作者,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页搜索有关慈善方面的新闻,了解最新的慈善动态。最近的慈善新闻无疑被各大明星的慈善行为占领了大部分的搜索网页。首先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芭莎公益慈善基金、《时尚芭莎》杂志社等单位举办的2018芭莎明星慈善夜,当晚筹得爱心善款共计人民币30896096.72元,并将全部...  相似文献   
2.
夏远生 《党史文汇》2005,(12):17-21
毛泽东是一个南方人,一个湖南人.南方少雪,湖南更少雪.而在少雪的南方、少雪的湖南出生、生长、长大的这个南方人、这个湖南人,毛泽东一生却酷爱雪、与雪结下不解之缘.他特别喜欢雪,那漫天飞舞、让世界纯洁美好、也让人的心灵纯洁净化的雪.宋代词人吕本中在<踏莎行>中写道:"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更加如此,"雪似梅花,梅花似雪",性格"奇绝",形象独特.仔细读读毛泽东的千古名诗<沁园春·雪>,这首专门吟咏雪、原名"咏雪"的诗词,给人以很多的新的感触.可以从毛泽东诗词中的"雪"、毛泽东人生历程上的"雪"中,感受到诗人的雪情怀、雪人格、雪心愿.  相似文献   
3.
印度移民作家芭拉蒂.穆克吉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这清晰地展现出她对第三世界移民、对东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思考轨迹。某种程度上,她基本上覆盖了从奈保尔早期创作到拉什迪近期创作关于流亡和移民的全部思考内容。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边城"世界是一个世外桃源,哈代笔下的埃格墩荒原远离尘嚣。两位作家刻画出了相似的自然环境,然而在处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上,两位作家却采用了不同的方式。翠翠和"边城"是完全融合的,而游苔莎与埃格墩荒原的关系是既融合又对抗的。两位作家通过人物与环境的不同关系寄托了各自的理想。沈从文追求"人性美",哈代深深怀念着已逝的宗法文明。然而,两位作家的理想却流归于中西方不同的"桃源"乌托邦。  相似文献   
5.
媒体     
玩出百万年薪如今经济结构突变,年轻人面临很多挑战。正如封面专题指出,在人工智能、按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很多工作种类已朝不保夕,甚至连以往被视为铁饭碗的专业工作也不再安稳。在香港,很多年轻人选专业都是顺从父母的意愿而非个人兴趣。父母的意愿根据是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然而数年寒窗苦读换来  相似文献   
6.
李瑾鸽 《学理论》2013,(18):210-211
索芙尼斯芭·安圭索拉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有名的肖像画家,她最大的贡献就是她开启了女性艺术家进入艺术世界的先例。由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所以索芙尼斯芭不能画裸体,也不能研习解剖知识,所以她不能绘制大型的宗教画和历史画。这使她绘制了大量的肖像画,由于绘制了大量的家庭成员的肖像画,从而使她形成了一种新绘画风格——表现的人物轻松自然。  相似文献   
7.
何小龙 《政府法制》2009,(7X):58-58
<正>英国BBC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最伟大的英国人"选举节目。原本这种"民族英雄"选举很容易弄成一场爱国主义宣传,有趣的是,组织者还安排了"揭短大比拼",即用揭别的"英雄"之短的方式,支持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让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8.
日本殖民者编造、改写吴凤和莎秧(Sayon)故事以宣扬“文明”感化“野蛮”和“皇民化”,为其殖民统治服务,而汉族作家陈大禹两次创作吴凤题材剧本,或影射抨击官僚压迫,或呼唤民族团结.日据末期吴漫沙小说《莎秧之钟》,表面上呼应了“国策”,其实仍可见某种面从腹背的隐衷.战后张深切等有关“雾社事件”的著作揭露殖民当局的凶残毒辣和抗日族人的英勇刚烈,近年来邓相扬更刻画了花冈一郎等以死来向本族尽忠、向日人谢罪的矛盾人物,叙写了数十年来异族通婚家庭后代的身份迷茫、精神创伤和悲剧命运.陈映真等在书写“他者”的同时反观自我,省思自己的缺失,而这有助于促进族群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秦观,字少游,《踏莎行· 郴州旅舍》是其代表作之一,九百余年传诵不衰。词云(碑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因旧党关系,屡遭贬谪,绍圣三年,流放郴州。这首《踏莎行.郴州旅舍》就是他抵达郴州次年所作,表现其横遭贬黜后的失落和无奈心情。  相似文献   
10.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莎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莎剧译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也在众多优秀译本历经百年的"翻译竞赛"中,受到几代中国读者由衷的喜爱。当今天的我们抚卷展读这些熔铸着译者青春生命,耀眼才华,执着奋斗精神,堪称经典的莎士比亚戏剧译文之时,真乃灿然照眼也,而其敬佩译者之情也不禁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