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
引用本文:孙昊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J].法学研究,2010(5):93-103.
作者姓名:孙昊亮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2006年司法部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06SFB203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本位性和公共物品的属性,关系公共利益,公权保护是最适合的保护方式。我国应该尽快立法,明确由政府承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责任,以公权为基础,主要运用公法手段,在政府的主导下采取各种措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不同性质、不同领域的问题,政府应当引导和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保证公共利益不被损害。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属性  私权  产业化

Public Nature of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Sun Haoliang.Public Nature of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J].Chinese Journal of Law,2010(5):93-103.
Authors:Sun Haoliang
Abstract:
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public nature  private right  industrialization
点击此处可从《法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法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