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震 《山东审判》2005,21(6):82-85
一、商业秘密权与专利权的比较分析(一)商业秘密与专利权的界定依通说之见,所谓专利,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垄断权或者独占权。①就专利本身的特点而言,相别于其他的知识产权,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被授予一项专利,且其保护期限较短,为20年或10年,并且须经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发明创造才可能获得专利权。②对于商业秘密的界定,各国法律均有不同的观点。③一般说来,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一般…  相似文献   

2.
杨利华 《知识产权》2009,19(1):55-60
专利制度通过确认和保护权利人对其专利化技术的排他性权利,使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激励发明创造.这是人们关于专利制度激励功能的一般认识.不过,专利制度的各项设计不以保障权利人报酬为目的,专利制度的运行也不当然带来报酬.专利权是对专利技术独占性使用而获利的潜在利益,专利制度所激励的,是通过专利将技术成果市场化的商业行为.不考虑市场的专利行为,是对专利与专利激励作用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秘密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商业价值、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而未被公众所知悉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它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必须对之予以法律保护.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范围从窄到宽,保护力度从弱到强的过程,但仍存在众多的不足,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刍议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王朝东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一般认为,商业是指商品交换与实现商品交换有...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立法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现状商业秘密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商业价值的,未被与权利人同领域人所普遍知悉并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制作方法、技术、工艺、配方。设计、客户名单、招投标文件等等。商业秘密必须具有秘密性、新颖性、价值性、实用性和可分享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渡,商业秘密的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从1986年起至今,我国先后在多部法律法规中,制定了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则。l、行政法保护。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权力本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筹建专利制度。正确认识专利与垄断、专利与社会主义制度、专利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我们全面了解专利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专利与垄断英国于一六二四年制定的第一部专利法定名为《垄断法规》,这说明从一开始,专利与垄断基本上就是一个意思。专利就是专有的权力,就是垄断权。具体地说,专利是指获得专利权的发明人对其发明在法定期间内,享有使用、制造、销售的垄断权利,非经权利人本人同意,任何自然人与法人都不能享有该项权利,否则就是侵权。侵权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一位经济学家说过,20世纪的企业家昕犯最多致命的错误是腐败.而21世纪的企业家所犯最多最致命的错误是泄密.这里的泄密,实际上指的就是公司商业秘密被非法披露、公开。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知识经济界临时代,特别是智力成果日益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情况下,商业秘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商业秘密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秘密武器.准拥有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8.
浅谈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商业秘密是较为通用的法律术语 ,目前国际上对商业秘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1 993年 1 2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作出了法律定义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1从这些规定中可以归纳出商业秘密的诸多法律特点。一、商业秘密的特征(一 )秘密性秘密性是不为公众所知悉 ,这是商业秘密最基本的特征。商业秘密主要以其秘密状态来维护其价值。商业秘密一旦被公开 ,其固有的价值就会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2 因此商业秘密持有人必须…  相似文献   

9.
一、商业秘密保护的出发点1.基于商业道德。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维护,要求注重商业道德建设,恪守诚实信用原则。从市场经济国家早期的商业秘密判例和有关商业秘密成文法的规定看,自始至终贯穿着商业道德要求。商业道德要求尊重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权利。商业秘密是权利人通过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而获得并加以保护维持,对权利人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竞争优势的无形财产,一旦商业秘  相似文献   

10.
作为法律术语的商业秘密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民事诉讼法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概念、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种类及法律责任作出了专门的规定。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关于商业秘密的概念,目前国际上尚未有一个统一而权威的解释。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技术信息。是指人们通过研究得出的在工商经营活动中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信息、技术数据、技术知识等;2.经营信息。指一切与企业营销活…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及其刑法保护陈立我国立法部门于1993年9月2日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首次对商业秘密这个概念作了界定,即“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显而易见,我国法律所指的商业秘密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秘密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例如,世界驰名的“可口可乐”饮料,其产品配方多年来一直被可口可乐公司严格保密,迄今外界无人知晓。“可口可乐”在世界市场上的巨大商业成功,恐怕与其配方的保密是分不开的。那么,何谓“商业秘密”呢?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此可见,商业秘密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秘密性,即该信息必须是非公开  相似文献   

13.
问:我厂刚研制了一项新技术,本想申请专利权,有人向我技术管理部门建议,专利技术要提前公开,易被仿冒,而且有保护期限,又要缴纳专利费用,很划不来.国家现在也保护商业秘密,不如不申请专利,以商业秘密来对该技术进行保护.不知商业秘密和专利所受到的法律保护有何区别?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商业秘密保护技术更有利?  相似文献   

14.
《刑法》第219条规定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中技术商业秘密所能获得的平均利润率远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能给权利人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应给予其准确的认定与完善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渊源于“祖传秘方”、“家传绝技”,现代意义上的商业秘密则是作为对专利制度的补充而出现,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由于这类秘密可以为市场主体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或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因而,现实中侵犯商业秘密权的行为屡有发生,并随着人才的流动的加剧而日渐增多,争讼也不断攀升。因此,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商业秘密,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一、商业秘密的定义和范围界定商业秘密的定义和范围既是保护商业秘密的前提条件,也是立法上的一个难点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16.
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的反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商业秘密具体界定的完善 国际上把商业秘密作为财产性信息,给予等同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我国《刑法》也将商业秘密定性为知识产权。此前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将商业秘密界定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使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管理信息。”该定义基本包含了国际通行标准的要素。但仍显抽象,缺乏具体操作性。象“不为公众所知”的衡量标准及商业秘密是否也应具备新颖性等,法律皆不明确,因而对于商业秘密组成部分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明确。理论界对此有三要件说(秘密性、价值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的几个问题孙才森一、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的必要性商业秘密是市场主体自我保护其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重要形式,是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无形财产。建立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对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正当权益予以确认和保护,不仅有利于促进商业...  相似文献   

18.
李雨峰 《知识产权》2022,(10):56-68
技术方案是纵向发展的,具有累积性特点,其保护模式不同于具有横向发展特点的文化成果。在专利制度中,相对于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登记,技术方案的完成具有基础性作用。从职能上看,只有市场主体的生产性努力才会实现财富的增长,政府部门关于财产的程序性规定,追求的是秩序与公平。专利制度中的申请与商业秘密保护模式中的保密、合同法模式中的要约等,均反映了发明人的意思自治。申请具有自由和公开的双重性质,启动了专利保护。就技术方案的保护而言,专利制度与商业秘密保护模式、合同法模式存在内在关联性,应对三种保护模式给予体系化理解和解释。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登记并不影响专利权的私权属性,专利登记在发挥公示作用的同时,具有财产管理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商业秘密作为法律术语最早出现在民书诉讼法第66条、第120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商业秘密,主要指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等,如生产工艺、配方、贸易联系、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工商秘密、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佛10条明确揭示了商业秘密这一概念的内涵。该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商业秘密具有如下特征:1.秘密性。…  相似文献   

20.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THELEGALPROTECTIONOFCOMMERCIALSECRETBaiYunfei;BaZhicheng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日益激烈的商战中,商业秘密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对有关商业秘密的问题作了原则的规定,弄清什么是商业秘密,如何保护商业秘密,对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关于商业秘密的定义,各国认识不尽一致。1979年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起草的《统一商业秘密法》第1条第4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情报,它包括配方、图案、索引、程序、设计、方法、技术和工序。这种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