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行为功能分析是罪犯心理治疗的重要步骤,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假设,即适应性行为和非适应性行为都能够通过学习而获得。通过对罪犯问题行为的情境、动机、发展变化的因素、物理环境等的分析,确定对罪犯进行行为治疗的行为目标,能够达到罪犯心理矫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罪犯自杀的心理机制和常人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既是我们预防和控制罪犯自杀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提高改造质量,矫治罪犯不良心理结构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3.
戒毒后的复吸率较高,是当前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只重视对吸毒者的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对吸毒者的心理治疗.研究戒毒的心理方法,首先要明确吸毒的心理原因,行为主义学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的方法,由此本文提出一些戒毒的心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论述美军心理治疗工作中有关从业人员、指导思想及服务范围等方面的新进展,以求探究心理治疗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用来指导我军心理治疗工作进一步科学、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边缘型人格障碍罪犯有着情绪型“血友病”、非黑即白的一元性认知世界观、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以及行为冲动等临床心理特征。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生主要有幼年期的分离一个体化过程中出现问题、早年时经历了严重的心理创伤等心理学、生物学和遗传及神经性因素等原因。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罪犯多为自伤、自杀易感者,严重威胁监狱监管工作的质量。必须根据社会管理和监狱管理创新的有关要求,结合监狱实际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罪犯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推动其学会建立独立的自我统一性、以共生的方式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多层面治疗化解其心理疾患等,着力消除其心理危机,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双主体互动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邵献平 《理论探讨》2005,1(6):143-144
1·哲学范畴中的主客体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而整个世界则是人改造和认识的对象,也就是“客体”。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我”与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基本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深刻地指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1]。既然主客体关系是以“我”的存在为前提,这就意味着“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先在性。所谓逻辑先在性,是主体在“逻辑”上先于客体而存在,而不是主体在“时间”上先于客体而存在。在现实的主客…  相似文献   

7.
北京一家著名医院的医务部主任说本院也开有心理门诊,问及医生水平如何,他答道本院其他科医生不会到那里就诊。一位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精神科医生在谈到三级甲等医院这些同行的能力时,是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统计表明,我国有心理障碍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20%。一方面是社会对心理医生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是“供给”的短缺与良莠不齐,常常使那些抱着高期望值的病人悻悻而返。心理治疗定价的“不公”,又使这个成长中的“行业”捉襟见肘。 在关注生活品质的今天,心理 咨询和心理治疗已经被越来 越多的人坦然接受。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音乐具有陶冶情操、舒缓情绪、促进个性发展等作用,其已经被运用到心理治疗的范畴.音乐介入心理治疗,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语言和功能,使求助者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旨在对音乐介入大学生心理治疗的机理、治疗形式以及治疗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论真理范畴的价值内容杨树桢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的一贯主张和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价值性的现实状况,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所研究的人类认识不仅是那种力求排除主观因素干扰,如实地反映客体及客体之间关系、属性和发展规律,解决客体“是什...  相似文献   

10.
“官本位”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其表现是: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官、畏官心理;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作为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本文从当前的现实出发,对官本位心理的矫治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中贯穿着"公理之情",这种"情"有助于我国刑法作用的充分发挥。理解"公理之情"的含义,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好这种"情",有助于我国刑法任务和刑罚目的的实现,促进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情商是个体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低情商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气质、性格、人际交往等催化其形成反社会的人格品质,且对犯罪心理和动机具有激化作用。在犯罪人实施犯罪过程中,情商高低直接影响其在犯罪现场的行为表现。剖析情商对犯罪心理的作用特点,有利于更深层次地认识犯罪心理的产生、形成及变化规律,为揭露、打击犯罪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亲亲相隐"作为以人伦亲情为纽带的传统法律制度,对尊重人性与实现正义,以及保护人权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在我国刑事立法中予以体现。本文在介绍"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国外立法例的基础上,分析了"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缺失的成因,论证了如何重新构建亲亲相隐制度,以期裨益于刑事立法与司法。  相似文献   

14.
程序性违法是刑事错案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刑事审讯作为公安机关侦查办案中获取犯罪嫌疑人言词证据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受到公安机关和办案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口供至上”的刑事办案理念的影响下,为了获取侦查破案的所谓“关键”证据,办案人员在刑事审讯时不惜违反程序法的相关规定。通过对刑事错案成因的考察可知,在刑事审讯过程中,较为典型的程序违法行为有:讯问地点违法、超期羁押、自创程序、假借合法程序名义非法讯问等等。强化办案人员的程序法定理念、确保刑事审讯的程序合法是预防刑事错案的良策之一。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has a dual object: Fist, utilizing Foucault;s definiation of ‘disciplinary power’,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disciplinary nature of China's Reform through labour (laogai) system. It is suggested that laogai is an extension, deepening and modification of certain nineteeenth-century Western utilitarian penal themes designed to ‘reform the criminal mind’ and produce 'obedient subjects'. Second, having established the disciplinary nature of the laogai project, the paper then goes on to examine the (neo-Foucauldian) 'disciplinary dispersal thesis'. This thesis suggestes a gradual spread of carceral technologies which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disciplinary societ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a number of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this thesis, not the least of which is its rather ambiguous relationship to the work of Foucault.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经济转型与刑事犯罪的关系,着重分析了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表现方式,从多个角度考察社会经济因素对犯罪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揭示出我国刑事犯罪增生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归纳刑事技术专业各门专业课课程的内在联系,结合刑事技术工作岗位的要求,提出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课优化设置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要处理好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外公众关系,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充分重视和发挥公关礼仪的功能和作用是警察组织的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警察公共关系工作中礼仪的功能、原则、意义和养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公共关系是一门塑造形象的艺术,人民警察外在的行为、举止等表现,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成的形象、地位、信任和支持程度构成了人民警察的形象。而公关礼仪正是塑造形象这一艺术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犯罪构成及其客体要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作为刑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罪刑法定原则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犯罪构成理论采用了与德、日及英美不同的综合式的模式,将犯罪构成作为评判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唯一标准。但在实践中这一标准因为《刑法》第13条的但书及排除违法性事由出现了例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犯罪客体要件存在漏洞,将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作为了客体要件。为了将这些例外情形纳入到犯罪构成中,应该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客体要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0.
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关系原则是我国宪法层面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在刑事诉讼实践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但该原则也存在着一些不科学性和缺失,主要表现在互相配合与实现刑事司法公正价值机制相冲突,妨碍人民法院在刑事司法中的中立性和独立地位;互相制约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过于强调“平分秋色”而忽略了“递进制约”关系,抑制了检察、审判职能的发挥。对此,有必要予以科学的分析,并给予规范和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