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的阳光,最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暖、生命的尊严、生活的幸福,而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最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的阳光。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在此着重阐述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及政协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有些腐败问题也越来越难处理.那么,上哪儿去找治理腐败的原动力、上哪去找战胜腐败最值得依靠的力量呢?只能到人民群众中去寻找.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党只有紧密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不搞群众运动,但不等于不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反腐败工作机制中就有“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内容.腐败分子最害怕的是人民群众.因为腐败的最终受害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腐败危害的感受最深切,对贪污、行贿以及其他各种腐败现象最反感,对反腐败的要求最强烈,参与反腐败的态度最坚决.最近几年,在反腐败斗争中所查办的案件线索有80%来自群众的检举控告.所以,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腐败分子就难以受到应有的惩处,各种消极  相似文献   

3.
公正为本     
从司法机关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来讲,它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应当是最廉洁、最公正的地方。公民与公民之间发生了纠纷要找司法机关评理,公民与政府之间有了纠纷也要找司法批关讨个公道。如果司法机关不公正,这个社会就没有讲理的地方了。公正,是司法机关安身立命之本,是国家和人民对司法机关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一些司法机关和一部分干警在执法当中却不讲公正,甚至贪赃枉法、询私枉法、执法犯法、欺压百姓,从他们的所作所为中,百姓已看不到丝毫公正的影子,感受到的只是权势的淫威…  相似文献   

4.
歌唱人大     
曾几何时 人民看到你 在“卫星田”里忍饥受饿 在“红海洋”里备受冷落 终于 春风吹散了阴霆 民主的阳光结束了流放 人民听到你在为他们呐喊 百姓看到你在为他们奔忙 知民意顺民心解民忧 说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你为人民而操劳 人民为你而自豪 价· 穿过历史的风雨之后 你一路足音动地高歌猛进 在坚持中完善 在创新中发展 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 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 啊,人大 在这收获的季节 在你五十华诞之际 我深情地举起臂膀 以一个公民的名义 向你敬礼 为你歌唱歌唱人大@黄晓峰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向国家机关反映相关的情况,是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公民自我保护的一种正当手段,是人民实现监督权利的一条重要途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始,党和国家领导就十分重视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在国家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设有信访部门或申诉部门。几十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对人民群众上访反映情况也都是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认真执行的,但近几年来,各地均出现了群众上访被抓事件。本期报道的由本刊记者独家采访的山东德州平原县阎胜红上访10年被多次收容、劳教事件,暴露了一些基层组织乱用国家权力,肆意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执法违法行为。 新一届党中央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再三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本刊希望借此报道,引起更多的人对这类问题进行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家大事,如何保障就业公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市场、政府和法治在保障就业公平方面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三者在保障就业公平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出最有利于维护就业公平的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公民举报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在现阶段,它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依靠人民群众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建立健全公民举报制度必须从立法抓起。一、应通过立法确立公民举报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保证人民民主权力的行使。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核心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监督国家机关及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公民举报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本文指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科学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我们的各项工作就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实行公民旁听制度,是近年来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逐步推行的一项完善会议制度的重要改革。它对于进一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人大常委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加人大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并监督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这项制度的建立、意义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站在基层检察工作的岗位上,我们身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最直接地面对人民群众在新形势下对法律监督的新期望和新诉求.也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最基础的力量。贯彻以人为本,关键就在于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群众工作能力,真正做到监督为了人民、监督依靠人民,监督成效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11.
好事!公民旁听吃、住、行免费,还可以提意见、建议!近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公告令人高兴,公民可以“零开支”参政议政、行使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利。11月17日《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转引自《人民权力报》的消息报道:山东省人大常委会11月12日颁布公告,定于11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决定>的出台,表明党和国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鼓励.作为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公证人员,要把握时代的脉膊,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法律服务,认真做好土地承包权流转公证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试探提高公民参政议政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提高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提高公民参政议政能力的途径,主要是培养公民的现代民主意识、提高公民行使选举权利的能力、提高人民代表的行使代表权的能力、培养公民参与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举报制度建立以来,在遏制腐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举报已成为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最经常、最直接的方式。2009年5月31日,检察机关统一举报电话"12309"举报热线及举报网站域名www.12309.gov.cn试运行,同年6月22日,"12309"正式启用。但是,我国现行举报制度中对举报人奖励不够重视,奖励不到位,无法充分发挥群众举报和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必须完善举报奖励制度,激励公民积极行使举报权利。  相似文献   

15.
按照宪法规定,我国乡、镇国家机构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构成。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农村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它是公民行使管理国家大事民主权利的组织机构,承担着组织、管理、指挥辖区内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任务。如何在新形势下抓好乡、镇人代会的建设,使其能充分履行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的职权,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  相似文献   

16.
涉检信访工作是现代中国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涉检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通过一定的形式,向人民检察院反映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由人民检察院对相关事项进行核查、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回复的一项制度。涉检信访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发挥的实际效用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涉检信访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一是有利于贯彻人民司法路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  相似文献   

17.
行政领导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这是行政领导存在的价值所在,是行政领导合法性的确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思想保证,行政领导要拒腐防变,永远做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增加环境公益诉讼内容,并引起各方热议.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依据是人民主权理论和生态本位观,其法律化则表现为承认公民享有环境权.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包括公民、社会组织、环保行政机关.建议出台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特别法,设立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专项基金,鼓励环保社会组织、法律援助机构及公益律师对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公民、社会组织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群众”概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中的“群众”概念是传统文化中的“民”(或“臣民”)与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人民”相嫁接后 ,安顿在传统术语“群众”的外壳之中而形成的。同时 ,它也是西方群众理论在中国的变异 ,特别是对群众价值评判彻底颠覆的产物。作为承载丰富的政治文化意蕴的符号 ,“群众”是“人民”的不彻底的具体化 ,是“臣民”向“公民”的过渡环节。一方面 ,它超越了传统的臣民 ,但仍然承袭了臣民概念的某些内涵 ;另一方面 ,它也涵蕴着公民概念的某些要素 ,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它是臣民与公民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苏俊锋 《法制与社会》2011,(24):195-196,200
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最直接、最广泛、最敏感的信息来源,是对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施加压力最普遍、最直接、最及时的力量,人民群众在对付各种犯罪及治安问题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是公安工作取之不尽的社会资源。长期以来的公安实践证明,群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安工作的效能和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此本文作者对做好公安群众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狠抓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诚信公安形象;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使做好群众工作成为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三是改革运行机制,使基层民警真正走进社区、融入到群众之中;四是从事公安群众工作,与群众打交道,还要善于采取多种方法,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