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7世纪以来,投身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对个人自由和新闻自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证,自由主义延伸到新闻传播中自然便提出了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以及出版自由等问题。17世纪以来的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基本上都将上述自由归因于天赋人权。英国思想家弥尔顿强调人是理性动物,保护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因为只有允许人们公开辩论才能够发现真理,20世纪以来依靠公开辩论发现真理这一观念最终导致了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市场理论的产生,它们成为支撑新闻自由理论的基石。在西方,新闻自由被人们视为一项绝对的精神权利,理论的倡导最终也导致了实践中的立法保障。回顾新闻自由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20世纪以来自由主义复兴的西方当代社会语境中,新闻自由所面对的进退维谷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刘勇 《中外法学》1986,(4):69-74
<正> 在现代西方国家中,刑法改革之声时起,有时甚至掀起波澜,这一历史现象,已经引起刑法学界的广泛注意。自由刑地位问题,是改革浪潮中涉及的重要问题之一。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当代的刑罚,应采用以自由刑为中心的体系。也有些学者认为不尽然,认为现实情况已经远远脱离了以自由刑为中心的体系。还有些学者认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关于自由刑和剥夺自由处分的执行,作为"最后手段"已逐渐从刑法机构的背后退却,只有对重罪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英国刑事诉讼变革史上曾经发生过激烈的私诉和公诉之争。传统英国珍视个人自由,反映在刑事起诉上即体现为,主要涉及个人利益的普通犯罪由被害人来主导起诉,国家权力只是作为辅助力量而存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犯罪问题,刑事私诉越来越不能有效控制犯罪,针对这一情况,英国出现了建立公诉的呼声;但是,先前英国自由传统观念顽强地抵御着公诉的建立。近代英国此种刑事私诉与公诉之争的实质是英国传统的自由观念与新型国家权力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一言论自由是指以语言形式表达意见的自由;出版自由是指以文字形式表达意见的自由。由于出版是实现言论自由的原始的和普遍的方式,所以,人们往往用言论出版自由来表示言论自由的所有方式。公民行使言论自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广义上讲,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绘画等自由。“言论出版自由”的最早倡导者,西方公认是英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约翰·弥尔顿。他在1644年向英国议会所作的《论出版自由》的演说词中,最早提出了关于言论出版自由的著  相似文献   

5.
一西方法治传统的生成,可以追溯至英国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诞生,该宪章是英国宪政史上最具深远影响的宪法性文件,它标志着以"法在王上"为核心原则的立宪政治的成长。在英国历史上,从十三世纪到十六世纪,英国王室曾三十二次重申  相似文献   

6.
孙迪 《法制与社会》2010,(22):288-288
西方自然法思想导引着西方法律制度的方向与发展,成为西方法律与道德哲学之光彩夺目的思想瑰宝,其所引发的讨论涉及人权、正义、自由与道德等诸多方面,故对自然法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古典时代自然法的发展为着手点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7.
平等自由一直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问题,这在我国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严复对中国社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在政治学领域向中国人介绍了西方自由学说,他对西方自由学说的理解是准确的和深入的,他的介绍基本遵循了自由学说的原义;在自由与民主、自由与法律、个体自由与国家自主以及经济自由、思想自由等问题上,他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提倡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玉丽 《时代法学》2015,13(1):112-118
自然法蕴含的理性、正义、法治、权利等观念塑造了西方法治精神。发端于英国的正当程序作为西方宪政与法治传统中极其重要的理念和制度,与英国的"自然正义原则"密切相关。自然正义源于自然法,自然法要求的采取回避和听取申辩原则,构成了正当程序的核心内容。美国宪法第五和第十四修正案将自然法原则法定化。在联邦最高法院有关正当程序尤其是实质性正当程序的司法实践中,经常从自然法的视角对其进行阐释,使正当程序成为捍卫自由主义、契约自由与个人基本权利的有力武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对自然法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最早建立现代住房供应制度的国家,其制度几经演化,现已发展成为西方现代住房制度的典范。本文将从英国现代住房供应制度的演进、基本理念、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等几个方面来对其做全方位的介绍和分析,以期为发展和完善我国住房供应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同性婚姻问题近四十年来成为国际人权争议的热点。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先后立法确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2014年4月,一向以保守著称的英国通过了《同性婚姻法案》,正式确立英国同性婚姻的合法性。那么一贯秉承人权保护,生而平等,自由精神的美国为何迟迟无法统一立法?本文将通过对美国联邦及各州同性婚姻合法化进程的介绍以及其面对的立法困难做出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1.
对于网络犯罪的处罚,目前世界各国基本适用本国刑法的空间效力原则,其结果不仅导致了各国刑法空间效力的极度膨胀,也引发了各国间适用该原则的冲突。有鉴于此,中外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刑法空间效力原则的新兴理论,但均存在不少问题。处罚网络犯罪,通过纯解释学的“对症疗法”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消除这种弊端。2004年7月1日开始生效的欧洲理事会《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为处罚网络犯罪而构建国际一致的法律体系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杨寿兴 《河北法学》2004,22(2):24-26
在防治非典中,对传染病防治法第35条所列行为,医疗保健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严重玩忽职守行为在适用刑法时所存在的法律冲突,并分别提出解决这些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福华  张士利 《法学论坛》2005,20(6):105-109
从我国民事诉讼领域观察,回避制度在回避原因、适用程序两个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在实践中导致侵害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后果。有必要对我国回避制度进行规范分析,并对司法实践运作状况加以考察,对民事诉讼回避制度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教唆犯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兰英 《现代法学》2003,25(5):52-55
在刑法理论中,学者们对共同犯罪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倾注了不少的心血,从而使这一问题观点纷纭。不过,正是因为观点纷纭,反倒令人目不暇给。本文试图对教唆犯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梳理,希冀会使这一问题眉目清晰。  相似文献   

15.
各类型民事诉讼的诉讼标的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民事诉讼目的和内容可将诉讼分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形成之诉(变更之诉),从诉讼阶段角度又可将诉讼分为上诉审之诉和再审之诉,在这些种类的诉中的诉讼标的概念和识别标准问题上存在各种学术观点之争,笔者主张,采各家之所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专利权权利用尽原则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权利用尽原则是立法者在平衡知识产权人特权或专有权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提出的。作为对权利人行使特权的限制,该原则首先由美国司法机关提出,随后得到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援引。我国专利法对此也进行了立法确认。但由于我国对该问题缺乏足够的研讨,迄今为止,对该原则的基点仍认识不清,混淆了产品所有权和发明专利权的区别,以至于原则适用的对象发生了错位,权利用尽时间的认定和专利权人的心理动态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误解。为弥补我国专利法这方面的不足,对该原则进行重新研究成为必要,对专利法条文的修改也日益紧迫。  相似文献   

17.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法治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思斌 《法学杂志》2012,33(3):106-111
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凸显了对法治规范的迫切需求。以法治理念观之,我国慈善领域存在立法层次低、专门性法律缺乏、现行制度对慈善事业限制过多以及政府与社会的权界尚未理清等问题,造成慈善事业公信力普遍弱化、法律激励慈善捐赠的功能没有充分实现等困境。在法治理念的指引下进行慈善法律制度的重构是走出慈善事业发展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论地域管辖中“犯罪地”的解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法的规范依赖干法解释技术而生效,因此对刑事诉讼法之中的诸多概念、术语作出合理的解释和阐释,方能构建刑事程序法治化的微观基础。站在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的立场上,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的"犯罪地"管辖原则,其中所谓"犯罪地"一词,应当解释为包括"犯罪结果地"、"犯罪预备地",而不应包括"被害人所在地"、"销赃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地"。在毒品犯罪、网络犯罪、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等特殊类型案件的中,对"犯罪地"一词,可允许作适当的扩张解释。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中国权利研究,著述颇丰,学术研讨频率密集且范围广泛,呈现了多元化、立体化的趋势。人权研究生机勃勃,平等权是当下社会生活和权利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农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则是与平等权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权利研究继续深入,新兴权利的研究与日俱增,权利本位理论正在向现实论证扩展,有关权利的理论日益丰满。  相似文献   

20.
杨帆 《行政与法》2005,(10):113-114
在民众关心、同情佘祥林遭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以推动中国司法改革的发展。本文将着重探讨佘案的症结之一—无推定原则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