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七五”期间,法学学科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重点研究课题共有33项。经过几年的努力,迄今为止,多数课题已经完成,其中一些课题的最终成果已经出版。总的来看,法学学科是完成“七五”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比较好的一个学科。一、最终研究成果或部分最终研究成果已经出版的课题有9项,它们是: 1.中国法学会王仲方主持的《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其最终成果《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专著,39万字)于1989年5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理论、违法与犯罪的原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立法等重  相似文献   

2.
罪刑冲突论     
在我国的法制建设、特别是法学研究中,法学博士、硕士已成为学术中坚和学术新锐。为促进法学繁荣,我刊特辟法学“博士、硕士文选”专栏,以反映法学博士、硕士的学习收获和研完成果,欢迎踊跃惠稿。  相似文献   

3.
杨静哲 《法律科学》2013,31(2):3-11
现代法律多元论是“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反叛传统西方法学的产物,同时也是各领域学者对法律现代性反思的结果,它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颇具影响力的一套话语.晚近法律多元论繁荣发展的背后暗藏着三重困境:即“整合”、“定位”以及“划界”问题.此三重困境来源于“法学”和“社会学科”两种主导研究路径之间的彼此割裂,限制着法律多元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潜力,而由此产生的诸问题仍未得到充分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法学是研究法律或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法学研究则一般涉及许多学科,法学文献具有数量多,交叉分散,且时效性强等特点,因而传统的手工检索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法学工作与研究的需要,法律情报检索系统便应运而生。为了便于广大法学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及时系统、准确地获取有关法学的文献,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情报检索系统,现将国外与法学有关的数据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福柯等思想家看来,任何知识都是基于特定图式加以揭示或者形成的,所以那些操纵“整体理论”或者“真理认识”的话语者,不过是在有意或者无意隐蔽其所采图式的局限或者独断而已,而知识社会学有助于使被贬低的、边缘化的知识运作起来,击破那些知识神话。刘星先生的大作正是如此一种立场、意识的精妙应用,他以民国时期的“法学权威”为个案概念,通过知识社会学分析,对一直以来有关近现代中国法学的特征不过是“西学东渐”的主导观点作出了有效批驳。作者发现,近现代“中西法学”包含“相互竞争”的批判关系,西方法学不纯粹是“进入”的、“领导”的,中西法学的相对关系是“斗争”的、“彼此竞争”的,至少就部分情况来说是如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能需要从某种角度将民国时期的中国法学看作世界法学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对法学权威的深入理解,也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近现代时期的“民族国家问题”和“日常法律问题”的复杂关系,当然还有其时的法学家法律家的“特定角色彼此融合”的表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立基本土资源建造中国经济法学大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对我国法学研究现状曾形象地评述:民法学研究基本上是“旧房装修”,即在外国民法学和台湾民法学的框架内和蓝本上,联系我国实际深入研究,精雕细刻,硕果累累;劳动法学基本上是“旧房改造”,即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的需要,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学,对沿袭于前苏联模式的我国劳动法学,重构体系,更新内容,初步形成了一套既吸收国内外劳动法学成果、又在体系和内容上与外国劳动法学和我国原有劳动法学均有不同的劳动法学理论,经济法学研究基本上是“建造新房”,即基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和目标模式,在传统法学体系之外新创中国经济法理论,并且至今尚未完成“新房设计”而处在“无房可居”的境地,以致受到“经济法学没什么理论”的非议和讥讽。可见,我国经济法学所走的是一条比民法学、劳动法学更艰难但更有意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政治与法律》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将政治学和法学融于一炉、以法学为主的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设有“特稿”“主题研讨”“专论”“经济刑法”“争鸣园地”“实务研究”“域外视野”“史论”等栏目,积极推介国内外法学研究最新成果。现诚邀海内外的法学研究者、法律工作者来稿。一、本刊倡导严谨治学,欢迎选题独到、论证充分、学术内涵丰富、提出问题并有相应对策的法学和政治学理论类论文及运用理论工具进行分析的应用类论文。来稿字数不少于18000字,以18000-25000字为宜。  相似文献   

8.
<正> 每期编毕之后,由主持编辑者撰写一篇“编后小记”放在刊物的末尾已成为本刊的惯例。这类文章大抵并不紧扣当期刊物所发表文章本身,而是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举凡编辑技术、刊物风格、法学尤其是比较法学中的方法和选题等乃至一人一事均可为之记。记得1987年刚创办时是有记无题,第二年起才每篇有一标题,诸如“西方法学:人类的共同财富”、“外  相似文献   

9.
<正> 久闻台湾大学张伟仁教授精研中国法律传统,于当今法律改革亦颇有心得,今读其大作《清代的法学教育》,便知往日耳闻又得一有力例证矣。该文洋洋九万余言,除“前言”、“结语”外,共分“清代正规教育概述”、“清代法学教育概述”、“清代幕友的法学教育”三大部分。文章先则考察清代的学校教育,科举制度及其重要背景,阐明法学教育在此种情形下无法成为正规教育之一部分;次则扼要概述其法学教育,探明清代何人从事法律工作、其法律知识又从何得来,并由此揭示出幕友法学教育才是清代法律教育之正科;接下来更以近五万字的篇幅详考清代幕友的类别、学幕的资格与背景及拜师入学、幕友的法务工作及幕徒的实习教育、幕友研读的书籍与研读方法、幕友的德育等项,清晰地展示出清代幕友法律教育的基本面貌。尽管先生在“前言”中谦称自己的作品还“不是对于清代法学教育真相的描述,而只是一种揣摩”,但在我读来,这种揣摩实在是相当近真了;尤其文中有关幕友法务工作及幕徒实习教育的部分,不仅描述至细至微,栩栩如生,宛若亲历,而且分析入情入理、精彩纷呈,充分显示出教授深厚的功底、广博的学识和精辟的见解,令我辈后学为之叹服。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89,(4)
一、台湾法学理论的发展台湾的法学理论研究在50年代初,由于人才奇缺,当时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教学都集中在唯一的法科大学——台大法律系。早期的法学人才缺乏尤其是长期以来受到“政治禁忌”的影响,法学理论研究总的看来发展是缓慢的,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台湾留学风气渐盛,远赴欧美、日本攻读法律的学者与日俱增,这些年轻学者回台湾后,便成为台湾法学界的中坚力量,法学理论研究才有一定的发展,现将40年来台湾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政治与法律》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将政治学和法学融于一炉、以法学为主的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设有“特稿”、“主题研讨”、“专论”、“经济刑法”、“争鸣园地”、“实务研究”、“域外视野”、“史论”等栏目,积极推介国内外法学研究最新成果。现诚邀海内外的法学研究者、法律工作者来稿。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和环境资源法学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于 2 0 0 2年 1 1月 2 1 - 2 3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了“2 0 0 2年环境资源法学高级研讨会” ,会议的主题为“环境资源法律实施机制研究”。本次会议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环境资源法学学术会议 ,环境法研究所重点基地专门邀请了对会议主题内容有较深研究的专家、学者近 50人出席会议。会议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 ,并得到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大学等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会议征集论文 2 0…  相似文献   

13.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一期试刊,已出版。 在第一期试刊中,发表了法学理论、法哲学、改革与法制、司法实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立法建设、律师法学等方面的内容的文章共16篇。 学报发刊词中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好地融为一体,为法学教育、政法实际工作和法学研究服务。” 学报是以法学为主兼顾其他学科的综合性期刊。它设有法学评论、理论探索、改革与法制、以案说法、调查与研究、立法建设、司法实践、法学信息、律师园地、法制史  相似文献   

14.
宿迁市局认真做好《法学天地》的征订工作。该市所辖4县均超额完成任务,预计均突破千份大关,为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泰州市从市局到各县区局都十分重视《法学天地》征订的组织、发动工作,并且扎扎实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不留死角。 至11月11日,阜宁县征订2000年度《法学天地》已达1200份,征订经费同时到位。至此,该县局已连续3年征订《法学天地》超千份。 该局为做好《法学天地》发行工作,召开县司法行政系统全体人员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并将10月份定为《法学天地》“征订发行月”,采取“条块结合,分片包于”的办法,任务分解到人头。同时将征订情况列入股室处所的年终责任制考核,出台了奖励办法,对按时足量完成任务的给予10%的奖励,并每周通报征订进度,县局对征订进度后5名的通报批评。  相似文献   

15.
法学方法在德语语境中指法律适用的方法。德国的法学方法论最具有代表性,在先后经历了历史法学、概念法学、自由法学和利益法学的百年发展后,方法论完成了从“概念法学”到“利益法学”的最大范式转换。二战后,评价法学崛起,在吸收新理论的同时进一步补阙旧理论的不足,使法学方法论日臻完善。当然,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法学方法论亦有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似文献   

16.
民族法学研究的意义和定位问题田成有在我国,民族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独立的部门法学,作为一门新的“边缘法学”,已经越来越引起法学界的重视,本文将着重分析民族法学研究的意义,并提出几点研究民族法学的定位看法。以供有志于民族法学研究的同仁批评、参考、指正。一、...  相似文献   

17.
“七五”时期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在物资技术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的更好发展准备条件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将遵循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的总方针,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管理体制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指示,“七五”时期的法制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并将在保障“七五”计划各项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预见,“七五”时期仍将是一个大规模的立法时期。  相似文献   

18.
当前法学研究中的“痞子文风”及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法学研究中 ,出现了一些问题 :不良文风横行 ,学术行为失范 ,“天下文章一大抄” ,“猫腻作品”太多 ,“一稿多投”问题严重 ,“办刊收费”情况突出…… ,笔者将这些不健康的因素与非正常的现象归结为法学研究中的“痞子问题” ,① 这些问题以往学者未加注意或者关注较少 ,以致“痞子文风”横行 ,极大影响了当前法学研究的健康进程 ,对此倘不加以关注或者及时加以防治 ,必将不利于法学研究规范的形成和学术传统的确立 ,其恶果是不容忽视的。当前法学研究中的“痞子行为” ,归纳一下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一、“天下文章一大抄”“天…  相似文献   

19.
研究是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系统方法,这意味着研究必须采用学界公认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来进行。法学研究也不例外,它是为获取有关法律的新颖性、可靠性知识,采取系统的、有规则的方法进行的一种智力创造活动。法学是人学,法学必须以人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人的模式”的建构,提炼出“法律人”这一核心假定,从而就人的行为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予以研究。在研究目标上,一是要强调法律知识的新颖性,即通过法学研究所产生的新知识能够占领制高点、填补空白点、深化聚焦点;二是要强调法律知识的可靠性,即相关的新知识能够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对于法学研究结论的检验,可采取以理论检验理论、以事实检验理论、以规范检验理论、以逻辑检验理论等检验手段来予以完成。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 4年 1月 10 - 12日 ,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办、海南大学法学院协办的“教育部法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联席会议”、“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领导、教育部法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重点研究基地所在学校的主管领导、部分法律院校负责人和法学专家 30余人应邀出席会议。为了推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之主题的深入研讨 ,本刊决定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