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好生活是人民对于高品质生活的理想追求,而法治则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法治的平等原则确保人人拥有平等的人格、规定人人相同的地位以及赋予人人同样的法律机会,为人的尊严感的达致奠定基础。人民福祉是法治的根本目标,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确保不同群体之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地域发展上的互补互助,从而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对于公平正义而言,它既是法治必需的根本内核,又是人民满足感的基本保障。为此在初始条件中,要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在物质条件方面,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充实;在公共服务方面,要让人民群众均等地得到来自国家的关爱、照顾、帮助。法治还必须设计"弱者所扶"的法律制度,精准扶贫、脱贫,消除产生弱者的主要社会根源;织造社会安全网,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弱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完善对"失败者"的救助,为其提供重新出发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司法权威的确立,离不开相关条件的支撑。从外在基础而言,必需强调政治力 量对司法机构的尊重,理顺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倡导社会民众对于司法的理性对待,同 时当事人应当抱持对司法审判的高度信任。而目前我国司法权威的不足以及司法公信力的下 降,均与上述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司法解释是与法律适用相伴生的活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司法解释可以是一种由法院或法官任意行使的权力,其中"尊重法律"就是对司法解释的一种基本规制.本文探讨了立法与司法之间所存在的固有张力,明确了"尊重法律"作为法律解释原则的意义,并通过"推定法律的合宪性"、"规避合宪性审查问题"、"解释任务的阐释性"、"尊重立法解释"等四项内容,具体地界定了"尊重法律原则"的基本要求.当然,"尊重法律原则"也自有其适用的限度,因而应当通过其他解释原则来予以补足.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律原则论胡玉鸿法律由概念、原则、规则等要素构成,其中每一要素的地位各不相同,而处于核心地位的当属法律原则。在行政诉讼制度中,法律原则根源于社会的现实条件,最直接地表现了行政诉讼法的本质,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趋势、要求和规律性,也代表了国家特定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论司法独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司法独立起源于“人类对自身的恐惧” ,是一种为防止集权而进行的制度设计 ;司法独立的基础在于司法权的“国民的直接所有物”的性质 ;在司法独立的生存机制上 ,必须以“自由的国家”作为支撑 ;司法独立的内容既包括法院的独立 ,也包括陪审法庭的独立与法官的独立。并且 ,司法独立本身并非目的 ,它是以追求“审判自由”为价值导向的。  相似文献   
6.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不是写在纸上供人们瞻仰的对象 ,而是定纷止争、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因而法律必须运用 ,而有运用就必有解释 ,因为只有通过解释才能将抽象的法律条文适用到具体的案件上。在这个意义上 ,有学者认为法学就是法律解释学。尽管这种说法有些狭隘 ,但说法律解释学是法学的核心并不为过。然而中国的法律解释学起步较晚 ,只是在上个世纪 90年代才开始。但近些年来 ,法律解释学研究热了起来 ,专著、译著和论文层出不穷 ,法律解释学一时成为显学。在这些汗牛充栋的论著中 ,我们仍然感到一些困惑。法律解释学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法律解释学的核心议题是什么 ?法律解释学能解决什么问题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学研究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地拓展和深入研究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约请了六位作者从各自感兴趣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这六位既有来自理论界的学者 ,也有直接从事实践工作的法官 ;既有从事法理学研究的学者 ,也有从事部门法学研究的学者。由于知识背景和研究旨趣的不一样 ,他们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异 ,如历史与现实、立场与方法、理论与实务等等。我们也正希望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法律解释学的丰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其中,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只有在公平正义的环境中,每个人才可  相似文献   
8.
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模式的转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200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法官法》、《检察官法》修正案,规定今后法官、检察官必须通过统一的司法考试获取从业资格。这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为此,在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研究所“司法考试制度研究”课题组、《法律科学》编辑部的协助下,本期组织一组“司法考试制度研究”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9.
“以权利制约权力”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果说“权力制约”是法治的宗旨与归宿①,那么,在法律上设定权力制约的主体,并进行制度的设计与建构,也就成为法治的前提工程。这就是说,要使权力制约真正得以实现,就必须拟定权力制约的主体、依据,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授予特定的法律权限。然而,权力制约制度的构建本身又涉及到“制约”一词本身的界定,即什么性质的法律形式方能称之为制约。无疑地,“制约”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多义词,本身包含丰富的内涵,但权力制约作为一种国家的正式制度,又不能使其涵义过于宽泛,否则即可能造成制约的滥用与泛化。②在我国,基本法律中…  相似文献   
10.
法律争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争议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所发生的有关法律上权利义务的争执,其形成过程导源于主体、利益、法律等各种因素,也是与人类生活相伴生的常规现象。人类为了防止在暴力冲突中归于毁灭,因而必须设定解决纠纷的机制。在这些形式之中,诉讼成为一种最常规而最有效的解决纠纷的手段,在社会和平秩序的维持上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