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法人否定原则,是指当某个团体具有作为法人人格价值时,才视为法人;如果法人完全成为拟制主体,且这种资格违反法人制度目的时,就否认它具有法人人格,视其和投资人为一个统一体。由投资人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法人否定原则是对法人有限责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其实质是对投资人滥用有限责任地位的制裁。法人否定原则的适用应具备主体要件和行为要件。法人否定原则对我国法人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法人的独立人格及判断标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洁 《现代法学》2003,25(1):74-77
本文对法人的独立人格及取得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了法人责任能力的基本内涵,指出现行立法和相关理论将法人独立责任能力等同于投资人有限责任,从而使法人概念限于投资人负有限责任的团体,不能正确体现法人独立人格的内涵,并导致法人理论的混乱。因此,应当摒弃现行理论,赋予法人正确的法律定位,以适应市场体制建设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法人行为能力的肿胀与萎缩评析刘庆国,欧世龙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权利能力是法人作为民事权利主体参与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没有这种资格,法人就不能参加民事活动。法人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4.
法人人格独立制度在罗马法上就有其雏形,并为近代法人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法律为保证法人人格独立得到贯彻,设定了一系列制度,如设立制度、财产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等。法人人格独立意味着法人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成为一新民事主体。这一方面,扩大了民事主体之范围;另一方面,能完成个人不能独立完成的事业或实现个人所不能独立实现的目的,对促进社会进步作用甚大。但法人人格独立也带来不少问题,为保证法人制度健康发展,我国未来立法应设立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弥补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胡吕银 《河北法学》2007,25(9):89-92
民事主体作为民法上的"人",取决于法律的价值判断.法律判断的依据是特定社会对民事主体所形成的共识.现代社会法律确认民事主体的实质要件应是:凡具有单一意志并经登记的社会存在都可作为民事主体.据此,传统民法将法人限定在能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上,是一个误解.而法人制度的重构不仅使民事主体制度获得了新生,而且为中国农民集体法律地位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的农民集体是一种组织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企业法人的独立财产责任是企业法人财产独立的必然结果。笔者认为,法人的独立财产责任并不是人们追求财产独立的副产品,恰恰相反,在法人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正是由于人们在追求责任独立的制度创造实践中,才悄然不觉地构织了我们可以称之为财产独立的制度秩序。企业法人出资人有限责任原则,是企业法人制度的基础。有限责任原则包含着权利义务两方面的内容,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法人制度的基本方面,也是我们据以认为财产独立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法人的知识产权问题郭庆存法人,作为独立地车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进程中,界定法人的产权,赋予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义务的主体资格,已成为改革不可逾越的环节。现...  相似文献   

8.
赋予特定社会组织独立的权利义务资格早在罗马法时期已经出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逐渐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有限责任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的出现不仅大大减小了投资人的投资风险,更在制度层面鼓励投资兴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有股东滥用法人独立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法人格否认制度便应运而生,自美国以判例形式确立以来逐步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所接受并采纳,而法人格否认制度旨在否定公司的独立人格,否定公司独立的责任能力,这和有限责任制度是相违背甚至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9.
法人人格否定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一法律规定,揭示了法人人格的概念,即法人人格是指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组织,也即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遗撼的是,当这些法人的法定必备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亦或丧失其中某一项…  相似文献   

10.
何建 《行政与法》2012,(8):114-118
个人独资企业虽不具有法人人格,但其独立的商事主体地位不可否认。我国法律对个人独资企业转让后的债务承担问题并未明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观点及立法例的比较认为,个人独资企业转让后,原投资人对在其经营期间欠下的债务应当与现投资人承担补充连带责任;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企业债务时,应当适用双重优先原则,使企业债务和投资人个人债务均能得到合理受偿。  相似文献   

11.
论民事主体和民事诉讼主体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因而公民和法人是基本的民事主体,只有公民和法人才能以民事主体身份从事民事活动,并承担民事责任,非法人组织不能单独构成民事主体并最终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只能附属于公民和法人两大类主体,如非法人组织中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最终由企业法人承担其所负民事责任,非法人  相似文献   

12.
公司人格否定与公司人格扩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公司人格否定和人格扩张的含义传统法律的一些术语、观念,乃至一些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和更新。民法中的民事主体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观念及作法,例如,法人的人格独立、有限责任、民事权利能力、民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现状及立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一法律规定,揭示了法人人格的概念,即法人人格是指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组织,也即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民法通则)以部门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法人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使法人在法律主体上人格化,确立了法人的社会行为主体地位.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促进我国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良性发展。(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  相似文献   

14.
公司是依法成立的法人,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是公司得以产生的前提,现代公司制度也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公司的独立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无疑是公司制度的核心。为了防止现实中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在坚持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前提下,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为法人人格独立的一个例外是顺应形势之举,但新公司法对这一制度的规定过于笼统,有必要通过立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司法》第20条禁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不得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这条规定并未明确规定公司对外侵权而股东应否对公司侵权之债承担连带责任.借鉴美国公司法有限责任制度的演变历史,我们应当从《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股东重大过错、大规模环境侵权、产品责任、工作场所致癌物污染、掺水股等方面进行立法完善,建立起有限责任为一般原则和无限责任为例外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6.
李庆  马厉 《特区法坛》2000,(1):42-43
所谓公司人格,是指公司作为法人具有的类似于自然人的独立主体资格,这意味着一方面,公司的法律人格以股东的存在为其条件,另一方面,公司的法律人格又不受股东生死去留的影响,而使公司具有重要的延续性,这就是西方国家一些老牌公司何以有几百年历史的秘刻所在,由于公司具有独立的财产和独立的团体意思作为物质基础和组织基础,这犹如赋予公司血肉之躯和大脑,使之具有行为能力,并使其获得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的资格,公司的独立责任作为公司独立人格的突出标志,不仅表现为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俩伤负责而且表现为股东的有限责任,正是由于公司的独立人格,使公司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能够独立地从事民事活动,享受权利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无疑给予公司独立自主的权利,使之能够在广泛,复杂,多为的经济活动中依据其独立意志,对市场作出迅速,灵活的反应,充分发挥公司作为独立民事主体的应变性和创造力,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7.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军队系统法人除了具有法律规定的法人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法人独立责任质疑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虞政平 《中国法学》2001,(1):126-139
法人独立责任,一直以来被视为法人独立人格的必然附随产物,这的确制约了我国法人制度的发展步伐.本文通过法人及有限责任的历史形成以及世界范围法人及其责任立法模式的比较,充分展示出,法人人格不等于法人责任的必然独立,而法人责任的独立乃渊源于股东有限责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王庄  张琼 《法制与社会》2013,(32):264-265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公司法上承担有限责任,股东有可能不当利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公司法人人格的滥用会侵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时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式和程序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袁超 《山东审判》2013,(3):59-63
"揭开公司的面纱"本为公司法的概念,属于"大民事"的范畴,刑事的引入是伴随着我国单位(法人)犯罪的确立而出现的。公司独立人格的存在,构成了股东有限责任的前提;而股东对公司法人人格和有限责任的滥用。在民事上产生了越过公司的独立人格直接向股东追索损失的法律措施——揭开公司的面纱。当侵害达到民事侵权法无法调整时,刑事揭开公司的面纱成为必要。本文试图通过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实际案例,探讨有支付能力之公司适用刑事揭开公司面纱的法经济学意义之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