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级法院实行审执分离后所审结的案件均归口执行庭执行对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执行的须先到立案庭立案登记而在执行立案环节中目前法院普遍存在收取申请执行费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于法于理均不适宜依法来看...  相似文献   

2.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10,(10):81-81
有多个原告或多个被告的共同诉讼,在相应的执行中也会出现多个申请执行人或多个被执行人。在实践中,如申请方为多个主体时,大多各自立案,这在实践中不存在分歧,但如果申请方为一方,被执行人为多个主体时,申请方往往将被执行人作为履行义务一方一并申请执行,法院也据此立为一案。笔者认为此举不妥,建议应分别立案处理。原因是:1.影响法院的执结率和当事人的诚信度。  相似文献   

3.
吴志强 《特区法坛》2002,(72):36-37
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法院“执行难”、“难执行”的问题反映日益强烈,严重的影响了法律的公正和尊严,干扰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经济民事(债务)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难执行”更为突出。它不仅成为困扰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对人民对法院工作不满意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既有法律方面的,也有政策和社会以及法院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是社会各种矛盾,各种利益在执行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4.
论审判职能与执行的分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执行难是社会各方面矛盾、冲突,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形成的现象。其中法院外部的原因最显突出,如法律规范本身的模糊和缺乏、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有关单位拒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法院司法活动与行政执法发生部门规范的碰撞,尤其是暴力抗法事件还时常发生,都是令人深感痛心疾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笔者在此想提出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法院执行工作内部也有许多不顺畅、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科学合理地对执行工作进行分工,使内部运行更加顺畅,也是解决执行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些观念…  相似文献   

5.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执行难”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不满意、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而且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着人民法院的执法声誉,法院的执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之所以形成“执行难”,有法院的内部原因,也有外部执法环境等原因,还有执行立法滞后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制约和影响的结果。(一)重审轻执的思想倾向仍然存在,表现为:1-目前人民法院工作的运作体系是:小立案——…  相似文献   

6.
王志鹏 《法学杂志》2016,(5):111-117
在各地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到账的执行案款由于各种原因迟迟难以发还的问题十分普遍,不仅使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也损害了司法权威,带来了巨大的管理风险.执行案款在性质上属于“公法债务”,我国法院可以参照债法原理中提存制度的相关内容,构建执行案款依职权提存机制,以推动法院执行权的有效运行和司法体制改革的科学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任经济案件诉讼中,最让律师感到棘手的是行政机关拖欠巨额工程款案。笔者曾代理共建筑公司诉计生委房屋建筑工程款案,深感其难。双方债权债务明确,拖欠的三十余万工程款多年不还。多次调解不成诉诸法院。法院为此顾虑查重,一是被告乃行政机关,不好意。二是难于执行。加之个别领导干预,故不予受理。公司只得同中院起诉,中院又传下来,往复一年余,方才立案。立案后等开庭,开庭后等判决,判决后等执行,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至会仍无结果。计生委综合用房严重超标超计划,加之原材料涨价因素,导致巨额拖欠。因计生委不能造加计划…  相似文献   

8.
法治动态     
《中国审判》2009,(5):60-61
03.30 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http://zhixing.court.gov.cn)开通,无论在哪一个角落,社会各界都可通过该平台查询全国法院2007年1月1日以来新收及此前未结的执行案件的617万个被执行人的信息——登陆该平台,输入一个被执行人的名字,随即该被执行人的身份证号、执行法院、立案时间、执行案号、执行标的、案件状态等相关信息,瞬间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相似文献   

9.
非诉行政执行是我国行政强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自《行政诉讼法》规定以来,虽不断发展,但在制度规范和实践操作中均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突出地表现在因基本依据之间的矛盾、裁执分离模式处境尴尬等导致的模式不定,需要明确。因法院内部在立案、审查、执行各阶段机构不一;法院对于撤回执行申请的处理不统一;法院对非诉行政执行裁定书送达主体不清、程序不明等造成程序上的混乱,需要整合。因法院审查方式不明确;法院审查标准难以把握;法院审查后果的多样化等而产生的审查不清,需要规范。因权利人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范围过窄,条件不具体;未赋予被执行人对非诉行政执行裁定书的救济权而表现出的保障救济不足,需要弥补。  相似文献   

10.
傅达林 《江淮法治》2008,(16):16-16
焦急中等待了近两个月.依旧没有得到法院是否立案的通知.日前.全国首例市民状告“政府信息不公开”的行政诉讼案原告——湖南汝城县原自来水公司5位退休职工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据了解,5月1日以来各地频现信息不公开行政诉讼案.然而时至今日,没有看到法院受理状告政府信息不公开行政诉讼案件的相关报道.信息不公开行政诉讼案立案遭遇瓶颈。  相似文献   

11.
刘春 《中国司法》2000,(6):29-30
1999年10目,我作为原告方律师,代理全国首例网上拍卖纠纷。法院立案前,在写诉状案由一项时,我思忖再三,决定用“网上拍卖纠纷”做案由。没想到,日后法院立案和判决时,都沿用这一案由。就这样,“网上拍卖”因其特殊的拍卖形式而成为一个新的法律名词。全国首例网上拍卖案件的审理,引起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法制化的充分重视,也引起人们对网上拍卖的重视。我想,会有法学专家对“网上拍卖”下一个严格的定义。我粗浅地认为,所谓“网上拍卖”就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拍卖。它与传统的现场拍卖最大的不同就是参与拍卖的当事人对互联…  相似文献   

12.
王梓臣  杨秀梅 《时代法学》2008,6(1):83-86,119
由于法院拒绝立案或倡导公证,导致当事人对申请法院立案的过程进行公证。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而且违背司法权制度的设计理念。人民法院不应该规避矛盾,而应具有承担使命的司法勇气和司法智慧。  相似文献   

13.
刘昌海 《政府法制》2013,(25):18-18
在合肥市庐阳区法院近日立案执行的一起赡养纠纷案中,法院判决5子女定期看望老母亲,但由于子女与老人有矛盾,根本不执行判决。而后在法官的劝导下,子女们虽然同意“回家看看”,却只在门口“看看”,连门都不进。  相似文献   

14.
刘光辉 《中国审判》2014,(5):100-10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碰头叠加,肩负着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神圣职责的人民法院,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然而,一段时期以来,一些法官违法违纪案件不断被新闻媒体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严重损害了法院干警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立案难、执行难、涉诉信访难等老大难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法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法院队伍建设和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摆在各级法院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民事执行几个实践问题研析叶向东一关于立案执行的问题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采取“申请执行人不能提供被执行人基本状况和可供执行的财产状况,则不能立案执行,但认可其保留申请执行的权利”的作法。某些法院甚至要求申请执行人负完全的举证责任,否则不予立案执行。对此...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执行难一直都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重大顽疾。近年来,各地法院的执行工作普遍呈现出难度大、压力重、涉访案件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执行难"问题,各地法院积极探索执行案件的多元解决方式,深入实践"能动司法"理念,希望通过制度的设立与机制的调整来逐渐改善这一现状。在执行立案后增设"执行督促履行机制",便是其中的一项创新构想。本文拟就执行督促履行机制的设立和运行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依法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全力推进执行工作信息化,大力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的执行工作思路后,全国各级法院陆续加快发展执行信息化的相关工作。以北京法院为例,从2014年开始,北京法院加速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其主要思路为,将执行实施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四个主要环节--执行程序启动、财产査控、财产处置、案款发还--一一进行细化,重塑执行流程。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扎实推进司法救助试点工作,对司法救助申请正式立案,并开创性地确立了“七分式”案号案由,明确了法院司法救助案件分类标准,充分发挥了司法救助试点法院的引领作用。这一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案件案号案由的若干规定》采纳,并于201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  相似文献   

19.
设立执行法院,改革执行体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建议设立区域性执行法院,实行审执彻底分离和垂直领导的执行新体制。有关执行体制,在民诉法中主要有执行管辖和执行组织设置两项制度。这两项制度存在着明显缺陷:一是由一审法院管辖执行,在涉及跨区域执行时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阻力大、难度高,造成大量需异地执行的案件久执未结,背离了司法活动的成本与效率原则。不仅如此,跨区域执行还带来了其它负效应。由于执行人员对处在外地的被执行人和被执行标的的情况不熟悉,难以实施执行措施,加之法院办案经费不足,因而与执行申请人同往异地执行的现象便司空见…  相似文献   

20.
潘从武 《政府法制》2009,(18):20-21
“当前,执行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执行的力度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执行人员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执行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成为影响法制权威和法院形象的一个突出问题。”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士在解读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时,淋漓尽致地剖析了当前法院执行难的症状。最高法发文前后,笔者正好在宁夏中卫市人民法院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