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辨认原理、规则之解析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认的原理和规则有着密切的关系。辨认的原理是辨认规则的指导和依据,而辨认规则是辨认原理的体现和具体化。辨认规则是以辨认原理为依据,通过具体的活动落实辨认原理过程的规则性总结。没有辨认原理,辨认规则就失去了理论基础;没有辨认规则,辨认原理也难以得到实现和验证。因此,二者密切关系不言而喻。以辨认原理为理念支撑,以辨认规则为技术指导,以异国异域辨认制度为参照,是构建中国辨认制度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领导工作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个十字架构,横轴表示领导工作的内容、标准、效率、业绩等,纵轴表示上下级垂直工作关系,领导工作十字架构原理包括黄金分割原理、协调平衡原理、摆动原理、灭失原理等。领导工作十字架构原理源于实践,植根于实践,它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业绩观,有利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三审制最初的出现更多的是基于对审判经验的总结,尚没有考虑到该制度背后所蕴涵的法学原理,而现代刑事第三审程序的建构应当富有理性。从法理学的角度看,各国刑事第三审程序的建构都体现了对价值平衡原理、权力制约原理、功能分化原理和权利救济原理的遵循。  相似文献   

4.
侦查认识原理既包括侦查认识活动最基本的客观规律,也包括根据最基本的规律而制定的侦查认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研究侦查认识原理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而这一主题在中外侦查学著作中都只简单地提到,而尚未进行充分地挖掘。探索侦查认识原理应当从侦查认识的基本假设入手,根据侦查认识活动的本质提出侦查认识的三大原理,继而根据侦查认识的三大原理设立评价侦查认识结果的标准,最后根据三大原理和标准设计克服侦查认识错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法律科学》2006,24(4):147-154
现代社会是一个尊重人的尊严、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人的主体性的社会,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反映这个时代要求。为此,我国应当以裁判请求权保护原理、程序相称原理、程序选择权保护原理、系争外利益保护原理作为修订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舰船设计需重视人机协调的原因,以及将心理学原理用于舰船设计的必要性。应用心理学原理对人机行为层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舰船自动化与认知过程的关系,并建立了基于SRK认知原理的任务类型判定模型,初步探讨了认知原理在舰船设计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综合程序教学法,是多质多层次多变量的“耗散结构式”的教学系统方法。具有开放、立体、综合的特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作用。综合程序教学法的主要教学原理有:1.双重综合原理;2.三联整分原理;3.内化动力原理;4.控制平衡原理;5.程序编码原理。  相似文献   

8.
赵常成 《中外法学》2023,(1):241-25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制裁”与“救济”两种规范原理,这一分歧在我国并未得到认真对待。制裁原理以司法正洁与威慑违法作为证据排除的正当依据,具有国家本位、义务本位、违法者本位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主流观点将证据排除理解为“程序性制裁”,支持制裁原理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由此导致证据排除的存在意义难题、范围失控难题、裁量模糊难题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与之相对,救济原理引入矫正正义作为正当依据,主张证据排除是“程序性救济”,其目的在于恢复原状,具有个人本位、权利本位、受害者本位的基本特征。与制裁原理相比,救济原理可以为我国证据排除的存在意义、范围限制、裁量标准等提供更为妥当的解释。虽然如此,单一救济原理下的证据排除同样存在其缺陷。基于原理协同的立场,以制裁原理补充并修正部分解释结论,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言更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论坛是指在传统上供人们聚集在一起以表达思想和交流观点的公共场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言论自由司法判例中形成了公共论坛原理,该原理的本质意义在于明确公民在什么程度上有权为了表达的目的使用政府地产,而政府规制公民在公共地产上发表言论的权力限度又在哪里。这一原理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09年萨姆案赋予了公共论坛原理新的内容。公共论坛原理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对黑社会组织形成的经济原因、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经济原理及对黑社会组织犯罪的遏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黑社会组织犯罪形成、演变的规律特点以及遏制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经济学原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唐律疏议》与《法学阶梯》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中华法系的道德原理与罗马法的自由原理,以及这两种原理的自然哲学基础是有机的自然观与无机的自然观。道德原理立足全体、效法自然、追求和谐,赋予了中华法系责任─权利的结构、道德的精神和人类全体以及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价值目标;自由原理立足个体、依据理性、追求正义,赋予了罗马法权利─义务的结构、自由的精神和人类独立与进步的价值目标。这两种原理的价值既有永恒性又有互补性,因为人是个体的但人类是群体的,道德与自由都是人类所必需的。因此,基于传统的力量、道德原理的价值和中国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中国有机的自然观已获得新的科学与哲学的某种支持,所以在理解和化解西方制度与中国社会的脱节,以及运用什么样的法律去参与解决人类争端和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方面,中华法系的道德原理将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事不再罚原理是行政处罚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历史较短、还不完善,虽然在《行政处罚法》中对一事不再罚原理有相关的表述,但在具体执法时对该原理的理解和适用不尽相同,本文就一事不再罚原理的含义、适用时的理解以及例外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算化单方虚列帐户发生额的形成原理及鉴定确认原理.  相似文献   

14.
刑法归属原理总是由一定的人类形象指导的。长久以来,犯罪人的不同侧面决定了归属原理的发展进程;但是,被害人的重新发现为如何判断刑法归属带来了新的契机。被害人的刑法使命不在于发展出一套全新的被害人信条学,而是透过和犯罪人的关联性比较揭示出守法者才是刑法归属原理中真正的人类形象。守法者凝聚了法规范的目的与精神,只有他才可以为归属原理提供合适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和合思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其包括了和爱、和立、和处、和达以及和生五项基本原理.这些原理都对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爱原理要求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构建刑事诉讼基本框架;和立原理要求确立和巩固刑事诉讼中各个参与者的主体性地位,创造条件保障其诉讼功能的发挥;和处原理要求平等地关注和保障不同诉讼主体的权利,形成权利互动的良性循环体系;和达原理要求刑事诉讼目的的协调:和生原理要求作为一种社会冲突表现形式,刑事诉讼法需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自清末民初以来,将法理解说为法律原理就成为法学界的通例,但其界定方式则有四种:一是径直以法律原理定位法理;二是将法律原理、法律原则并列来定位法理;三是将法理视为由法律原理推导出的法律一般原则;四是认为法理是指法律原则,但包括法律原理在内。法理和法律原理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必然: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应有其存在和运行的原理,法律自然也不例外;法律作为人类的伟大创造,自身即蕴含着追求正义等法律价值的法理;法律的价值观念虽因时代、地区的不同而会有所差异,但其中的基础法理却不受时空影响;对法律的分析和研究舍法理之外别无他途。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将法理界定为"在综合各种法律现象的基础上,由学者所抽象并为社会所认同的有关法律基础、法律根据、法律判准、法律渊源的基础性、普遍性原理"。同时,法理与自然规律、社会价值、内存于法典和单行法律中的法律原则以及事理、情理等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7.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同时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共同构成了本世纪一门横向科学。它所揭示的一系列原理和它所提供的方法论,对现代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现就学习“三论”的一些体会,围绕系统原理、反馈原理和动力原理,谈谈对学校管理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论证明的相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证明的相对性原理 ,是指在诉讼中证明结果与案件客观事实的一致性只有相对的可能性。证明的相对性原理决定于证明主体的有限性、证明对象的有限性、证明在时间上的有限性、证明程序和证明规则的确定性及证明标准的确定性等因素 ;证明的相对性原理对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效、举证责任、证明标准、和解、二审和再审等制度的设立都发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正确认识证明相对性原理 ,对建立和完善民事诉讼的有关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审查判断证据的语词及其内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证据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审查认定证据的基本范畴包括证据的审查与证据的认定;审查认定证据的主体与客体;审查认定证据的内容与方式。审查认定证据的标准包括采纳证据的标准和采信证据的标准。审查认定证据的规则包括证据的采纳规则和采信规则。不同种类的证据有不同的审查认定路径和方法。审查认定证据的原理包括认识论原理、价值论原理、方法论原理等。  相似文献   

20.
张中秋 《中国法学》2012,(3):128-134
本文以中外学者关于传统中国社会法与秩序的论说为引子,将法→秩序构成→社会结构→文化原理联系起来观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同构共质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对应与互动的一体关系,而贯通其间的是中国文化的道德原理。道德是传统中国法秩序的正当性所在,传统中国法秩序的构成原理是道德原理。道德原理建立在有机宇宙论之上,这种从宇宙有机出发具有生命感的理论,从根本上回答了有机世界存在的形式与本质,即世界在形式上是道本质上是德,这表明中国人的世界观实际上是道德观。所以,从文化原理上说,道德或许不止是传统中国法秩序保持长期稳定并具有修复机能的奥秘,亦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根源,甚至还有可能是我们复兴中华文化,包括创新中国法文化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