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证据有无法律性,我国法学界对此看法截然相反。一种观点认为: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你认识它,它是证据,你不认识它,它仍然是证据,证据不具有法律性;相反观点则认为:证据必须经过法定机关、法定人员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和运用,证据应当具有法律性。笔者认为,按照辩证唯物论观点,不能笼统地谈论证据的属性,应当对一般证据和诉讼证据进行具体分析。从形式逻辑角度看,证据是个种概念,诉讼证据是个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部分一、有关证据问题   (一 )证据的客观性问题   有学者对传统的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特征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客观性”的特征要求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事实。但依法产生的证据却未必就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事实。证据的客观性特征既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有悖于证据形成的法律规范,因此,不能认为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特征。证据的特征只包括关联性和合法性。对上述观点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属性,因为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即为客观事实,其属性中当然包括客观性,再者,如果…  相似文献   

3.
关于刑事证据的概念问题,法学界一直有着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证据的主要特征在于客观性和关联性;另一种观点强调刑事证据除了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以外,还必须具有合法性。《北京政法学院学报》1981年第一期发表的张子培同志的《略论刑事证据的特征》一文所持的就是第二种观点。此文是主张第二种观点的文章中颇有代表性的一篇。对此,我想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作者商榷。什么是刑事证据呢?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一规定十分明确地表明必须从二个方面理解刑事证据: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对什么是证据,对证据有些什么要求,都是作了明确规定的。但学术界对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问题认识不一。有的同志认为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属性(有称三要素),即证据的客观性、证据的相关性和证据的合法性或法律性。这三者是密切相联,缺一不可的。我认为证据只须具备客观性和相关性,不存在合法性的问题。合法性不是证据本身原有的属性。认为证据必须要具有合法性,这是把它与合法的证据,合法采集证据混为一谈了。现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我的认识。(一)什么是合法的证据合法的证据这一概念前未有人强调提出过,但我认为在证据问题上有必要强调提出合法的证据这个概念。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即为合法的证据;凡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即为不合法的证据。那么,符  相似文献   

5.
对于证据的关联性,法学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笔者认为,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所具有的联系的属性。下面,我们研究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刑诉证据究竟是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这是当前法学界对刑诉证据特征的两种对立意见。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刑诉证据有没有法律性特征?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认为,法律性不是刑诉证据本身的特征,它只是认定证据的诉讼程序问题。如果认为法律性也是证据的特征,那就是给证据本身硬塞进某种主观因素,势必会动摇和削弱证据的客观性。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  相似文献   

7.
<正> 刑诉证据具有哪些特征?在我国法学界意见还不统一。把客观性和相关性作为证据的特征,大家意见比较一致,但对法律性是不是证据的特征,分歧较大。我认为刑事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和法律性;法律性应当是刑诉证据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证据的法律性,是指与案件相关的客观事实,只有经过司法人员依法收集认  相似文献   

8.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是证据的三属性。证据的客观性最先产生 ,处在事实领域 ,它是定性概念 ;证据的关联性是经人的主观判断后才产生的 ,处在逻辑领域 ,它是定量概念 ;证据的合法性是由法律调整后产生的 ,处在法律领域 ,它是在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 ,又增添的一个主观属性 ,它进一步缩小了证据客观性的外延范围 ,但证据的法律价值增大了。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是构成一个证据的充分条件 ,三者必须同时具备。  相似文献   

9.
由于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属性。而合法性是客观性、关联性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使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的材料成为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试谈“偷拍偷录”视听证据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石 《河北法学》2002,20(4):71-7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与最高法院法复 (95 ) 2号《批复》中对视听证据的认定标准不尽一致。结合一“偷录”的录音证据案例对视听证据的概念、特征进行了阐述 ,从证据的基本属性 (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论证了“偷拍偷录”视听证据的认定。还对“非法手段”举证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并就“偷拍偷录”视听证据认定中对第三者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危害性出发,讨论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有关内容,并进而分析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概念、性质及有关要件,以期对我国商标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依据价值取向的不同,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规则可以分为实体真实型和程序正当型两类。以此为理论框架分析现有的相关证据规则,我们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基于此,本文提出建立我国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规则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投资、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劳动者的跨境流动越来越频繁,近年来我国涉外劳动争议日益增多。由于劳动合同的特殊性,在确定我国涉外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上,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争议的焦点是当事人能否依据意思自治原则选择适用法律。涉外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论医疗事故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疗事故纠纷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要很好的处理医疗纠纷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法规 ,必须明确医疗事故的法律性质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做出的鉴定结论的性质。笔者认为 ,造成医疗事故的不当医疗行为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因此 ,应是侵权行为。相应的 ,医疗机构对病员应予赔偿 ,而非补偿。目前的医疗事故鉴定体制存在着很多弊端。对于鉴定结论的性质 ,笔者认为 ,从证据规则的原理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看 ,它应是卫生行政机关和法院处理医疗纠纷的证据 ,而非依据。卫生行政机关和法院可审查其证明力 ,决定是否适用。这样才有利于做出正确裁判。此外 ,还应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病员及其家属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5.
吴泽勇 《法律科学》2008,26(5):143-151
就中国法院处理群体性纠纷的司法政策,学界存在大相径庭的评价。通过观察我国当前群体性纠纷的构成,可以发现,我国群体性纠纷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各类纠纷对于纠纷处理机制的要求和对法院的挑战也不同。而无论是法院现行司法政策的设计还是学者对此种司法政策的批评,莫不体现了一种一元化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当中,需要摈弃这种思维方式,倡导一种“类型化处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取保候审是我国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与外国的保释在一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外国的保释在适用上与品格证据紧密相连,但取保候审与品格证据的关系在我国体现得却很疏远.在取保候审无论是立法还是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以品格证据为视角来看取保候审,可以借鉴外国保释与品格证据的关系,在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具结取保的引进、被取保候审人的附加义务、保证人的诚信品格、取保候审的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品格证据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的价值属性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菊华  周维德 《河北法学》2004,22(12):134-137
互联网的普及与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发生在网络空间中、甚或现实空间的围绕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的纠纷。有关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不明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类似的网络游戏纠纷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处于无奈的状态。从经济学及法学的角度分析,很有对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及其权益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对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及其权益进行保护,可以从民法、刑法、网络法的制定与完善上进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额案件不断增多。为了迅速地解决大量的小额纠纷,我国必须建立小额诉讼程序。本文在对两大法系的小额诉讼程序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提出了我国应当如何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合伙财产的立法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显志  陆露 《河北法学》2005,23(7):46-49
合伙财产的法律性质是合伙制度中最根本也是最具分歧的问题之一,不仅学者众说纷纭,而且各国立法也迥然各异,这些学说和立法都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合伙的发展。目前,我国合伙的优势在相当程度上尚未能体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或可归责于法律相关规定的不完善所致。借鉴他国立法,认为:我国应明确规定合伙企业财产为共同共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纠纷的日渐增多,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高校与学生的纠纷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学界对教育纠纷的救济方式也各抒己见。现行法律设计的救济制度在解决高校教育纠纷的过程中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建构教育仲裁制度。建立教育仲裁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化解矛盾和处理各种教育纠纷,在大学生的权利救济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