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烈 《科技与法律》2009,78(2):15-17
从科技立法实践看,我国科技立法普遍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立法宗旨,但科技法学基本理论尚未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行过系统论述,也无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科技法律基本理论方面,研究和构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指导立法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技立法概况及立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本文试图对我国科技立法的情况作一概述,并对我国科技立法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作些探讨. 一、我国科技立法概况新中国的科技立法,可以溯源于延安时代.当时的中央苏维埃政府曾在科技立法方面作了有益的初步尝试.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头17年间,在有关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的奖励、科学技术试验的管理、科学仪器的生产供应、科技人员的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制定过一些法律、法规.但嗣后的10年中,整个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科技法制建设同样在劫难免.  相似文献   

3.
地方科技立法属于国家科技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区域性、地方性,对国家科技法律起着细化、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地方科技立法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缺陷,主要表现为可操作性差、体系松散、冲突、重复、落后于科技发展等。这些问题对于完善江苏省的科技立法具有很深刻的启示。因此,建立完善、先进的科技法律体制是实现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具有正外部性。各国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普遍实施投资抵免、加速折旧、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减免企业(公司)所得税等税收优惠立法。本文对利用税收优惠促进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及国外的相关税收立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现行税收立法的不足,并就我国如何发挥税收杠杆促进科技创新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雷 《法治研究》2012,(8):97-104
1978年以前,我国既无引渡立法,也无引渡实践。我国的引渡立法和实践经历了早期实践阶段、发展阶段和健全完善阶段,并以加入引渡条款国际公约、缔结双边引渡条约和进行引渡国内立法为标志,形成了多边公约、双边条约和引渡法为主体内容的引渡法律体系。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以多边引渡国际公约、双边引渡条约和互惠引渡为依据的引渡实践。本文通过对我国引渡立法与实践的回顾总结,勾勒出我国引渡制度发展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现行科技立法体系与其在全国科技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并不适应,存在协调性、统一性不足,引领性法规缺位,科技创新规则的制度化程度较低,操作性不强,立法理念落后,对科技伦理和生态问题鲜有关注,具体的制度设计欠缺科学性等诸多问题。由此,明确北京市科技立法的基本任务,更新北京市科技立法理念,出台统领性的科技创新法规,完善具体科技法律制度,使得地方科技立法更好地为地方科技发展服务,都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我国立法实践来看,行政立法活动由弱变强,由少到多,逐渐在立法数量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使得行政立法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行政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广泛性、有效性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在论证行政立法中民众参与机制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行政立法过程中民众参与机制的运行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使得本文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较高的实践参考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志鹏 《法治研究》2011,(4):96-100
我国制定了大量村民自治地方立法,为村民自治实践提供了较好的法律保障。在立法依据、立法主体、立法内容和立法程序等方面,这些地方立法在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合法性,质量较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合法性产生了不良影响。今后的村民自治地方立法中,应注意增强立法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张雪  李玉磊 《法制与社会》2014,(11):250+254-250,254
关于行贿罪"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存废问题,刑法学界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较大争议。从行贿罪的立法宗旨讲,这一要件的规定有悖于立法理念;从司法实践中看,该规定严重束缚了司法实践。因此,借鉴国际立法在贿赂罪方面的立法规定,建议立法机关对我国的行贿罪立法进行改革,废除"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目前处于发展和改革的时期。科技和法律作为现代文明的双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近年来,我国的科技立法有了一定的进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相继制定。科技立法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另一方面,从大量发生的科技案件中,从人们对科技法的陌生和普遍存在的违法现象中,从科技发展的诸多社会关系有待法律调整等现象中,人们又深深感到科技法的发展与客观需要之间的巨大差距。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技法制体系,以保障和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这个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了中国的法律、科技和管理工作者们的肩上。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国家的重大科技政策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可以大大推进科技进步。”“要把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新机制和新体制用法律确定下来,并继续加以完善。”以上精辟论述是我国科技立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地方科技立法的起步大体上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其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和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构想;到了九十年代末,党的“十五”大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立法把涉外产品责任归入一般侵权责任,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对比分析各国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立法的新发展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表明我国相关立法存在一些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本文从立法目的、指导原则、实践情况及立法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外投资的立法体制不合理和立法原则不明确直接阻碍了海外投资实践及其立法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确立海外投资立法的四项基本原则 :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原则 ,全球经营一体化原则 ,国家经济安全原则以及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原则 ,完善海外投资的立法体制 ,对于指导和促进海外投资的立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对中国立法制度、实践的经验分析来看,中国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共识型立法决策机制.这一立法决策机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广泛的参与性,表明了中国立基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立法体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听证会是立法法规定的一种新的立法形式。根据立法法第34条和第58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法律案、国务院在起草行政法规时,可以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立法听证制度。从制度渊源看,立法听证制度发端于西方国家,是立法机关为协调各方面政治利益而采用的一种立法方式。通过多年的实践,西方国家已对立法听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运作机制。而在我国,立法听证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运作。为此,本文拟结合国外立法听证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对立法听证制度作一些探讨,以求对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点及其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秀文 《时代法学》2005,3(1):13-20
结合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 ,阐述了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点的含义 ,仲裁地点、开庭地点与仲裁庭合议地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以及仲裁地点的确定方法。结合我国有关确定仲裁地点的立法与实践 ,提出了准确地确定仲裁地点对于不断地完善我国现行国际仲裁和国内仲裁立法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地方立法领域开展了近10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坚持党领导立法工作,坚持立法以民为本,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等指导思想,通过系统的地方立法统筹推进了福建改革开放、社会民生、文化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积累了深厚的立法实践经验。这些立法理念和实践经验体现了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福建探索和实践的启示包括:以系统的法治思维探索深化改革,以求真务实的法治方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科学的法治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投资基金发展迅速,但立法工作相对滞后。而从投资基金实践考察,一部规制投资基金的基本法不可或缺。本文介绍了投资基金的立法过程,分析了投资基金的立法宗旨、调整范围、立法体例,阐明了投资基金立法应重点规范的内容,其中包括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及其权利、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责任、外商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和私募基金等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综观近年来的立法实践,一个极其鲜明的标志是“开门立法”的长足进步..目前,无论是国家立法还是地方立法,在立法调研、起草、审议等各个环节,均已建构了立法论证、立法听证、公布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等常规流程.籍由这些民主机制,民意力量渗入、主导立法乃至改变个别不合理的立法条款,已不乏其例.相对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闭门立法”现象,“开门立法”的演进及其效应,无疑是翻天覆地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石经海 《法学杂志》2005,26(2):125-127
随着我国拘留立法和实践的发展,司法拘留与民事拘留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重新认识二者的关系,不仅是为了客观地尊重拘留立法和实践,也是准确适用拘留措施的需要。本文在充分考察我国关于司法拘留和民事拘留的立法、实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论述,并对重新认识该关系的程序价值和民事拘留的名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