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税收犯罪刑事政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有效地预防与控制税收犯罪,税收犯罪刑事政策的重要作用应为人们重视起来。在税收犯 罪立法的应对上,刑事政策的主流呈现出税收犯罪法网不断扩张的趋势,即犯罪化、刑罚趋重化; 税收犯罪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领域比在刑事立法领域作为的空间更为广阔。对税收犯罪刑事政 策的静态体系和动态体系进行科学地探索,将更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税收犯罪。  相似文献   

2.
论税收的民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是以民事主体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课赋和征收的,此类经济活动首先应为民商法所规律,因此,税收与民事法律密切相关。从公法的角度,结合私法的理念,以“公法之债”、税收优先权、税收代位权、税收撤销权和税收担保制度为切入点,对税收的民事保护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对我国的税收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经常被认为是互相对立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出台,无疑给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提出了新的难题。但是我们看到,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与其征管是辩证统一的,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现代理论分析了明朝的税收风险,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明朝的兴衰,这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今天税收风险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税收和宪政的关系是法学界的研究热门,税收问题可以也应当纳入宪政的分析框架中进行研究,这就是税收的宪政问题。我国的税收法制还不完善,其与宪法、宪政的逻辑亦未理顺,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税收的宪政水平。本文围绕税收与宪政两大问题进行简要论述,从税收的宪政内涵出发,集中关注我国税收立宪的其它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苗连营 《中国法学》2016,(4):159-178
税收法定直接决定着税收立法权的性质与归属,统领着税收立法权的配置体系,并演绎着三对最基本的宪法关系。地方立法无权涉足税收问题不仅是我国的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和法制传统,也符合长期以来人们关于单一制的思维定式。央地财政关系的失衡表明,仅仅让地方分享一定的税收收益,难以适应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改革需求。赋予地方相应的税收立法权,使其拥有相对完整的税权,是破解地方财政困难、合理建构央地财政关系的现实考量,同时也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和逻辑上的自洽性。只有对《立法法》上的税收法定条款做适度的修正并使税收法定回归其本来意义,才能在规范层面上为地方税收立法权开辟生存空间。在证成地方税收立法权的同时,还需特别强调对其的监督与制约,这或许可以成为激活我国宪法实施监督制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宪政意义上税收的价值取向是捐税正义,能够体现捐税正义宪政精神的税法原则是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捐税正义的直接体现,税收法定原则是捐税正义的法律保障。在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中,税收公平原则高于税收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税收依法征缴,防止税收流失,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多种措施,税收优先权便是其中之一,它使税收处于优先受偿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亦规定了税收优先权制度,明确了国家征税权力与其他权利并存时的清偿顺序。本文对我国法律中有关税收优先权的规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与税收管理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限,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国当前制定《税收基本法》(或称《税法通则》)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立法权符合中央、地方立法权限适当划分的宪法原则,应统一认识,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范并有效实施税收立法权与税收管理权的适当下放。  相似文献   

10.
叶金育 《法学》2021,(2):108-129
自《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创设税收协助制度至今,从《税收征收管理法》到单行税法,再到地方性税收保障立法,税收协助规范虽俯拾皆是,但术语表达混乱、协助范围与逻辑错乱及基本要素空洞等问题导致税收协助核心规范问题重重。地方性税收协助规范虽在协助术语与内涵、涉税信息制度体系化和规范化、涉税信息目录与共享协议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却又陷入了重协助义务、重税收保障、重信息收集和重差异立法的地方思维与倾向。要想建构税收协助规范体系,实现"通过税收协助迈向税收共治共享"理想,当须恪守税收协助本体,明定税收共治共享之于税收协助规范的应然定位,将功能适当与权责相一致、利益均衡和纳税人权益保护、税收法定与地方灵活性确立为税收协助规范的设计基准,进而体系化修正既有税收协助规范,立体化补足税收协助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11.
论税收法定主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笔者对“税收法定主义”加以语义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税收法定主义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引起立法者对税收法定主义的重视,并希望能在在适当的时机将其明确在宪法条文中,从而对我国的税收法治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税收代位权制度是将民事制度引入公法领域的有益尝试,属于一项新的制度。本文对税收代位权制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实务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税收经济制度与税收法律制度是有机的整体,但我国的税收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实现依法治税,迫切需要完善税收立宪,奠定税收法制根基;健全税法体系,提升税法层次;加快税收基本法的立法进程;建立规范有力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推动税收法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中极为重要的原则,甚至是最高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在对税收关系进行法律调整时,必须明确税收立法权、国家征税权和税款收益权,享有税收立法权的机关在税法中对课税要素做出明确规定,征税机关和纳税人依法征税和依法纳税。  相似文献   

15.
税收法定原则的司法化是“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而传统理论疏漏了其中的司法内涵,导致税收法定原则出现了作为基本原则却难以直接指导和适用于税收司法的悖论。鉴于税收法定原则与罪刑法定原则的亲缘性,发展相对成熟的罪刑法定原则可以为完善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构成提供三点启示。同时,结合税收法定原则的固有内容,税收法定原则的司法化应当在适用范畴上向司法原则扩围,价值层次上向实质正义升华,法定程度上向相对法定适当松动。据此,三路并进,税收法定原则的司法内涵得以全面、系统的补漏。税收法定原则司法内涵的完善将有助于打破税收法定原则司法化的理论困局,助推“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法治图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郭维真 《河北法学》2008,26(4):99-103
国家与财政的公共性密不可分,二者关系的厘清,不仅关系着财政学基本理论的明确,也关系着我国财政法治的实现。而税收债法理论一改国家分配论的权力观,不仅为学界理解税收、税法的基本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更有助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法体系。以公共财政为背景,从公共财政的核心及具体要求出发,探讨税收之债的基本涵义,着重分析税收债法概念的引入对于税法原则、税法权利及救济等关系着我国财税法治建设发展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税收经济制度与税收法律制度是有机的整体,但我国的税收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实现依法治税,迫切需要完善税收立宪,奠定税收法制根基;健全税法体系,提升税法层次;加快税收基本法的立法进程;建立规范有力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推动税收法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薛菁 《行政与法》2006,(7):32-3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思想意识的高度理性,税收越来越民主,越来越显示出强烈的公共特性。与传统的税收文化相比,现代税收文化也呈现出进步性、复杂性、社会性、公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要求我们积极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税收文化。  相似文献   

19.
钱雨晨 《法制与社会》2014,(11):263-264
在我国,税收宪法规范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缺失的现状,本文对税收宪法规范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清晰界定,在此基础上论证税收宪法规范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对税收宪法规范进行建构。税收宪法规范具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它的完善不是朝夕之功。随着我国税政体系的不断成熟、税收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依法治税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税收宪法规范的相关问题也将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税收民生新理念,并深刻阐述了民生理念的内涵和意义。紧密联系近年来国家对发展民生事业所进行的空前规模的投入,文章阐述了税收民生既要求税收收入有力的投入和改革,又呼唤税收民主法治的切实保障;针对税收战线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加强税收民主化和法治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