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2式9mm军用手枪系统从1992年开始论证,1994年正式批准立项开始研制,1998年设计定型。该枪使用DAP92式 9mm普通弹,也可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发射方式为半自动,闭锁机构为枪管回转式,击发方式为击锤式,拉杆分离式发射机构,可单动或连动发射,除有手动保险外,还有击  相似文献   

2.
1案件简介1998年2月6日,湖南省某医院于某在家属区里被杀,现场提取“51”式手枪弹头、弹壳各一枚,由于现场提取“51”式手枪弹头没有线膛痕迹,需区分是制式“54”式还是仿“54”式手枪发射。检验发现:弹头没有线膛痕迹,弹头表面的擦划线条与弹头中心轴平行,线条没有明显旋转方向,未发现坡膛痕迹。弹壳上有击针痕迹、抛壳挺痕迹、弹底窝痕迹。笔者从枪的结构上寻找区分是否为制式手枪发射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QSZ92式9mm手枪击针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潜在的次种类特征,以区别于个体特征。方法用超景深体式显微镜对特定工序连续生产加工的10件QSZ92式9mm手枪击针的射击痕迹进行观察比对。结果不同击针形成的击针痕迹痕底特征具有特定性,而痕壁特征中的同心圆状或圆弧状加工痕迹具有相似性,属于次种类特征。结论同一认定过程中不能将击针痕迹中的同心圆状或圆弧状加工痕迹作为个体特征使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利用非军用枪支作案日趋增多.1998年8月我区某县张某某被枪杀,现场提取7.62mm“五一”式手枪普通弹弹壳、弹头各一枚,从嫌疑人家中搜取已经改制过的“侧压杆”式汽步枪一支.送检弹壳为7.62mm“五一”式手枪普通钢质弹壳.长23.5mm,壳底直径9.95mm,壳口直径8.5mm,无壳肩.在显微镜下观察,击针痕底呈圆平状,直径2.3mm,深1.5mm,壳底座有较  相似文献   

5.
李刚  牛勇 《刑事技术》2001,(6):42-42
1999年3月1日,某市一栋住宅楼的四楼一扇窗户玻璃被一流弹击中,现场提取五一式手枪弹弹头一枚。检验该弹头,发现其弹头膛线宽度仅1.5mm左右,明显窄于五一类手枪膛线痕迹为1.9~2mm左右的技术指标,疑是其他枪种。检验其膛线其它技术参数,得到如下结果:膛线数:4条;旋向:右旋;膛线缠度∶30;膛线缠角∶5度。以上参数均反映出为五一类手枪射击的弹头痕迹。但为何其膛线宽度如此大幅度低于五一类枪支发射痕迹的正常值?为此,笔者数次反复检验其膛线痕迹,终于在其中两条膛线的起始端的左侧,发现数条与膛线平行的细…  相似文献   

6.
几种新型手枪射击弹壳上痕迹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枪弹检验工作的需要,我中心枪弹处于1997、1998年分别购置了一批新型枪支.其中有13种配用9mm×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新型手枪,它们分别是213型9毫米手枪、213A型9毫米手枪、七七B型9毫米手枪、七七B2型9毫米手枪、NP20型9毫米手枪、NP22型9毫米手枪、NP28型9毫米手枪、NP38型9毫米手枪、201C型9毫米手枪和NZ75型9毫米手枪.为了让更多的同行了解这13种新型手枪发射子弹的弹壳上的主要痕迹特征,我们制作了一些样本.由于每种枪仅购置了一支,故本文所介绍的有些痕迹特征究竟属于种类特征,抑或是个别特征,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将13种枪支划分为5组分别进行论述:一组:213型、213A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橡胶弹射人口的形态特征,并探讨其法医学意义。方法使用9mm警用转轮手枪发射橡胶弹,在实验动物胸腹部侧面垂直射击,射击距离分别为紧密接触射击(0cm),相对接触射击(1~6cm),近距离射击(6-60cm)和远距离射击(60cm~有效射程25m)。92式手枪采取相同方式射击实验动物作为对照。观察射入口的形态特征,制作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橡胶弹接触射击和近距离射击,射入口边缘整齐,有明显的擦拭轮、挫伤轮和火药斑纹;远距离射击,可见射人口边缘撕裂,挫伤轮明显增宽,皮下出血显著;与手枪弹射入口形态特征明显不同。结论9mm警用转轮手枪橡胶弹射入口典型的形态特征,可作为此类损伤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猎枪枪弹痕迹鉴定在其发射弹壳上一般只有击针痕迹和不明显的弹底窝或膛内壁痕迹,检验鉴定具有一定难度。然而,有时猎枪的构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和使用时更换构件或形成的构件磨损等,能够在发射的弹壳上反映出质量较好的特征为检验鉴定创造了条件。1995年10月29日河南省新乡市新辉路上发生一起持枪伤害致死人命案,技术人员在现场提取到一枚猎枪弹壳。而后侦查人员从嫌疑人处搜取立式双管猎枪一支,要求鉴定现场弹壳是否为该枪发射。现场弹壳是圆柱形的纸制12#猫枪子弹弹壳,下端套有金属管座。在现场弹壳靠近弹底缘的管…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猎枪属于民用非自动滑膛枪支,大多数使用12号规格猎枪弹。其射击弹壳击针痕迹位于弹壳底部中心,呈圆形,痕底呈球冠状,多为均匀圆滑,无明显的细节特征。但是在日常的枪弹痕迹检验当中,多会发现其射击弹壳击针孔痕迹中有时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突起状痕迹特征,我们俗称之为击针头的“假特征”(见图1)。这种痕迹特征与猎枪在使用过程中,在击针头产生的凹凸痕迹的细节特征明显不同;即使同一支猎枪所发射,在射击弹壳上击针孔痕迹也会产生变化。有的猎枪弹底会出现上述的痕迹特征,有的不出现(见图2);即使出现了该类痕迹,其痕迹特征亦不…  相似文献   

10.
唧筒式猎枪俗称“五连发”,国内生产厂家较多,具有易拆卸、便携带、威力大等特点,涉案较多。近两年,笔者共检验此类枪10 0余支,绝大多数枪管、枪托被锯短,其中“长安”和“资江”生产的两种枪痕迹特征变化较典型,主要表现为击针痕有时凸起一小圆面,直径2mm ,初期,对此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也未见相关的文献报道。针对此,笔者多次实验取样,将射击方法、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对该类被锯短猎枪射击弹壳上痕迹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实验方法取锯短的“资江”唧筒式猎枪92支,“长安”唧筒式猎枪16支,共计10 8支,均配用12号猎枪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005式9mm警用转轮手枪射击弹壳痕迹,为警用转轮手枪射击弹壳痕迹检验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预实验中选取10把警用转轮手枪以单动、联动方式分别射击收取弹壳样本,观察识别射击弹壳上各个痕迹的位置、形态及相互关系;补充验证实验中选取其中5把警用转轮手枪以单动方式分别进行射击实验,完善、验证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结果警用转轮手枪射击弹壳上的烟垢痕迹、弹底窝痕迹及击针头痕迹的分布位置、形态具有规律性,具备检验鉴定价值.结论 利用弹底窝痕迹、烟垢痕迹结合击针头痕迹,可以实现射击弹壳的准确定位;利用烟垢痕迹、弹底窝痕迹及击针头痕迹具有推定弹壳先后射击顺序的可能性;通过弹底窝痕迹、击针头痕迹的细节特征比对,可以实现射击枪支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2.
1案件资料1980年2月23日,湖北省某军分区教导队枪械库发生一起盗窃案,犯罪嫌疑人分别在枪械库和弹药库盗走“五四式”制式手枪3支,驳壳枪2支,7.62mm制式子弹900余发,手榴弹9枚。现场勘查中分别在被移动过的“五六”式冲锋枪柄上及被丢弃在现场手榴弹的保险盖上照相提取犯罪指印两枚(见图1、2)以下分别称为1号、2号现场指印。2检验2.1计算机自动识别检索2003年3月19日,技术人员对上述现场两枚指纹在指纹库进行常规的检索时,发现连某(男,1961年生,下岗工人,2002年连的十指捺印样本被采集入库)的左手环指和左手拇指印分别与现场2号和1号指印排…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县级刑事技术部门,经费紧张,涉枪案件数量少,不可能购置制式的枪弹提取器材。但在实际工作中,涉枪案件确实存在,如何解决此矛盾,成为了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问题。为此笔者经过实验,获得一理想方法,供同行参考。1实验材料1.1枪械:“六四”式、“七七”式军用制式手枪各一支。1.2子弹:7.62mm“六四”式军用手枪弹10发。1.3取弹头设备所须物品:50cm×25cm×45cm的纸箱一个,十六开纸或旧报纸若干。2实验过程将十六开纸(或旧报纸)平整的装填入纸箱内,并使纸箱填满(50cm厚)。把纸箱移到野外土坎下,以保证安全;使纸箱处于一定高度呈倒卧状(即射击…  相似文献   

14.
1案情2000年7月11日晚,某市公安局交警在执行任务中对嫌疑车辆驱车追击,经鸣枪警告无效后持七九式轻型冲锋枪先后向逃逸车辆射击十余枪,最后该车驾驶员弃车逃跑,车上一人被击毙。2勘验该车货厢为全封闭状,在货厢后壁上共发现贯穿状弹孔6处,而在货厢前壁上除有6处贯穿状弹孔外,另有2处未贯穿的圆弧形凹陷痕迹,直径约6mm,深度约5mm(见图1)。货厢两侧壁未见弹着痕迹,整个货厢内未发现射击弹头。经仔细寻找,在货厢底板上发现近似圆形,一面呈弧形凸起,直径约7~10mm不等的铁片4块(见图2)。3分析逃逸车辆货厢前后壁上的弹孔应为追击过程中值勤交警…  相似文献   

15.
案例资料【案例1】赵某,男,13岁。某医院病历记载:某年8月3日被他人揪住头发厮打,顿感头皮胀痛,继而头部发胀,急去当地诊所就诊,未见明显好转,于8月9日到我院就诊。体检:前额双侧眉弓上缘经耳朵上缘至后枕部,头顶大面积可触及波动感的血肿,深压痛,双侧血肿达后枕部粗隆。CT示:头皮下血肿。根据症状、体征及临床所见,诊断为帽状腱膜下血肿(见图1,2)。入院第二天,经耳朵上缘粗针头穿刺,抽出红色血液约160ml,并加压包扎。8月8日本室对其进行了法医学检查,检见其左额部至左颞顶部可触及15cm×5cm波动感皮下血肿,额部发际下正中至右颞顶部可触及…  相似文献   

16.
周亦武  黄光照 《证据科学》2001,8(4):227-228
安妥(Antu)属硫脲类杀鼠剂,其分子式为C11H10N2S,化学名α-萘硫脲或甲萘硫脲(α-Naphthyl-thiourea),1942年由Curt P.Richtert合成本品,1945年用于防治褐家鼠.1973年WHO专家委员会主张禁用安妥,国内尚未见安妥中毒的尸检报道.同济医科大学法医病理学教研室曾检验一例如下: 某男,22岁,自服大量安妥后出现呕吐,呕吐大量黄色胃内容物.次日上午10时被发现后送医院急救,患者烦躁不安、检查不合作、口唇及鼻腔周围有黄色血性物,颈软、瞳孔对光反射存在.肺呼吸音增强、心音快.病理反射阴性.裤上有大便.入院2小时后患者烦躁、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小便失禁、吐黄色血性物,血压140/90mmHg,心律齐,呼吸急促,未闻及干湿性罗音.经洗胃、给氧、对症及抗感染等治疗,7.5小时后患者满肺湿性罗音,两眼瞳孔对光反射消失.12小时后血压降至90/70mmHg,约12.5小时血压已量不出,呈潮式呼吸,脉搏细弱,心跳弱而速,最终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尸检见死者瞳孔直径0.5cm,口唇青紫,气管及支气管内多量白色泡沫状液体,两肺共重1450克,饱满,胸膜下少数点状出血,肺切面有多量泡沫状液体流出,轻度灶性肺气肿,镜下肺重度淤血水肿、部分肺泡腔内出血明显,有大量的肺透明膜形成(图1、图2),合并急性支气管肺炎.灶性肺气肿.胃内有约450克酱褐色液体,混有灰黑色粉末状物质及食物残渣,无特殊臭味,胃粘膜轻度充血,无明显腐蚀出血.十二指肠粘膜充血.脑淤血水肿.肝、肾水肿.心肌横纹尚清晰,心肌间质较增宽.肠壁粘膜下层水肿显著.膀胱内充满尿液,位于耻骨联合上12cm.胰无明显病变.病理诊断:肺重度淤血水肿、急性支气管肺炎;肝、肾、肠壁水肿;脑淤血水肿;膀胱内尿潴留.胃及胃内容物检出安妥成分.鉴定认为死者系口服安妥引起急性中毒,因重症肺水肿并发急性支气管肺炎而死亡. 讨论(1,2):安妥是中性化合物,市售商品为蓝灰色粉末,纯品为白色结晶,无臭,味苦,不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及醚,易溶于碱及有机溶剂(特别是丙酮),其溶液具有蓝色荧光.特别对家鼠有明显的选择性高效毒杀作用.对人毒性较低,故中毒案例极少,作为投毒他杀者罕见.安妥可经胃肠道、呼吸道吸收,吸收后主要分布在肺、肝、肾和神经系统,大部分由肾排出.安妥除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外,主要由于损害毛细血管,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引起肺水肿、胸膜炎、胸腔积液及肺出血,最终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也可引起肝、肾脂肪变性及坏死.本例即因重度肺水肿而死亡.Round等1985年报道,用安妥腹腔内注射引起大鼠急性肺损伤,肺血管的反应性随急性安妥损伤增加而增强.反复安妥损伤可引起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从而导致右心室肥厚.也可引起肝肾变性坏死;此外它破坏胰腺β细胞,影响糖代谢,引起糖尿.安妥中毒致死的动物,常见重度肺水肿和多量胸水形成.狗或鼠还可有血糖显著升高,肝糖原含量降低,也可表现体温降低及血液浓缩等现象.因安妥对人中毒致死的报告不多,故其致死量各家意见不一,有报告成人口服致死量为4~10克,敏感者0.5克也可致死.小儿对安妥较第三较易引起中毒.大白鼠一次口服急性中毒LD50为6.25mg/kg,小白鼠为35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