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金友 《中国监察》2011,(22):63-63
越是成功的人,越说自己浅薄;越是伟大的人,越说自己平凡。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主持研究的超级稻,亩产已经达到926.6公斤,但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他仍把自己比作种子”、“小学生”和“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种子行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也需要构建统一、高效的农作物种业监管、执法体系。“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种子是农业之母,是农业科技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袁隆平院士曾这样形容种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最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挺郁闷,只因为他在一个车展上多看了两眼奔驰SLK——虽然这是任何车迷都会做的事情,但由于他本人的名人效应,加上网络这个放大器的放大,结果"袁老正准备购买第八辆车,而且还是奔驰SLK"的新闻就"横空出世",以至袁老不得不亲  相似文献   

4.
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这是老生常谈,也是我这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日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十分诚恳地谈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已80高龄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是富人。2000年,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交易。目前,袁隆平持股4458143股,占1.61%的持股比例,在其公司持股股东中位列第五。以2010年9月15日隆平高科开盘价25.72元计算,袁隆平拥有股价市  相似文献   

6.
赵进一 《检察风云》2013,(22):68-70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曾做过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梦见自己种植的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把一般大,谷粒结戍葡萄那样一串串垂了下来,他和助手们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坐在像瀑布般泻下来的稻穗下乘凉……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罪学和刑法学研究于一身并取得了显赫成果的学术大师冯·李斯特的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弗兰茨·冯·李斯特,是集犯罪学和刑法学研究于一身并取得了显赫成果的学术大师.他既是犯罪的刑事社会学派的杰出代表,又是刑法学的现代学派(新派)的创始人.他的基本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对当代的刑法和刑法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食,乃民生之龙头。对此,为"食"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却另有一番见解:"食"固然重要,"食"的安全同样重要,而"食"的安全须法治作保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治与稻米一样,都是民生……辞兔迎龙之际,本刊特约记者韩峰、高坤、宋林波专程赶赴袁隆平院士的办公室,向他老人家提前拜年并作访谈。当记者请袁老为本刊题个词时,袁老沉思有顷,欣然命笔:"弘扬廉政文化,传播法治文明,祝《检察风云》越办越好!"袁老的题词使这次访谈自然而然地从"法治"两字开始。  相似文献   

9.
申请专利和利用专利来保护知识产权并获得应有的商业利润是现代社会公认的合情合理的做法,专利保护在今天最典型的是高科技知识和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含金量极高的产品。今天我国同样介入到了保护高科技产品的专利的争夺战中。另一方面,为了让高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占领市场,还必须走现代社会的资本动作之路,即股市融资。以育种专家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一是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申请专利,二是将袁隆平高科技公司的产品推向融资市场——股市,命名“隆平高科”。  相似文献   

10.
15岁那年,父亲让我到县城购麦种.他叮嘱我一定要到种子公司的门店去买那个农业教授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可当我看到种子公司的麦种时,我失望极了.那些麦种个头大小不一,并且瘪瘪的瘦瘦的,远不如那些个体种子店出售的麦种.我怀疑地问站在一旁的育种教授:"这真的是您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教授笑答:"是的.""怎么成色这么差呢?"教授解释说:"新一代杂交的品种都这样,种几茬成色就会越来越好了."我一点也不相信他的解释,断定他是打着教授的幌子想捞上一笔钱而已,于是,我果断地到个体种子店里买回几十斤颗粒饱满、通体金亮的麦种.  相似文献   

11.
正当年的冲动在他心里如同埋下了一颗惶恐、痛苦而难忘的种子,随着岁月流逝,这颗种子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慢慢发芽、长大人的一生能有几个23年?能有几多恩怨情仇?南陵县一名男子因"情"杀了未婚妻,从此潜逃。漫漫23年逃亡路,他背负着杀人犯这一沉重枷锁苟且偷生。当家乡的民警来到他面前,已改了乡音、换了姓名的他终于仰天长叹:这一天迟早会来。  相似文献   

12.
吃饭,是人类的第一大事。袁隆平凭借其举世公认的成就,不仅为解决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为广  相似文献   

13.
翻阅整理报刊,看到两则关于大学者钱钟书淡泊名利的小事:一则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名牌栏目“东方之子”,要为他拍一部专题片,宣传一下他的学术成就,遭到了谢绝.另一则是,名著《围城》搬上银幕后,制片厂给一笔稿酬,他拒不收取.钱钟书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稀罕什么钱呢,快把它捐献给希望工程吧!”.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14日至18日期间,受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院长、比较法研究所所长米健教授之邀,著名法学家、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王泽鉴先生欣然展开了他的久违了的法大学术之旅.  相似文献   

15.
刁培萼教授是一位卓有成就、富有个性的教育学专家。眼下学术圈中的许多现实,人们的疑惑与批评、坚守与挣扎、憧憬与怀想时常撞击我的心,推动我为这位素朴无华、个性执着的老师,写一点回忆和感念,它不仅是表达两年来淤积于心的哀思,更是灵魂的作业。作为国内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教育文化学》和《农村教育学》的著作者,他在这三个教育学分支领域的开创之功,对南师大教育学科乃至全国教育学术界均具有学科奠基的重大学术价值。他看重的是学术本有的价值,他甘愿参与建设学术共同体,他享受教书、带年轻人和做研究的无比乐趣;他别无他求,需要的就是有时间、有机会做事情;再没有什么比自由思考、从心写作、无干扰地做事让他感觉更有意义、更畅快、更高贵。《教育文化学通论》是他一生教育学术集成和最后的呼唤,也是他生命一息尚存,学术劳作不止的明证。他坚持将教育实验融贯于教育哲学研究。他的平凡一生"质本洁来还洁去"。  相似文献   

16.
郭秉文是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第一人.他所提出的"四个平衡"广为人知.作为郭秉文大学管理思想的一部分,他所践行的"学术与事功的平衡"堪称是其"第五个平衡"."所学者皆有所用,所用者皆本所学",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用其所学,鼎足而三支撑起第五个平衡.有一种现象既是学术与事功平衡的题中应有之意,又是这一平衡的升华与超越,那就是引领.而引领似可说是与教学、科研、服务等量齐观的高等教育的"第四职能".  相似文献   

17.
据2007年9月4日《参考消息》刊登的资料,从前一个人非常穷困,一个好心人见他可怜,就想帮他致富。好心人送给他一头牛,嘱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相似文献   

18.
稻浪飘香     
卞春涛 《江淮法治》2011,(17):57-57
芜湖市引进袁隆平超级稻工程。看着稻杆像小树苗一样粗壮,沉甸甸的稻穗,泛着金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9.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4,(21):50-51
正作为中国国际法学界的一面旗帜,王铁崖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的"学术血脉"撑起了中国国际法学界的大半江山,"王铁崖"三个字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国的国际法学界。这种学术与精神的传承,堪称佳话。  相似文献   

20.
<正>弗卢梅(1908-2009),当代德国法学大家,法学思想开创者,古典自由主义者,激情理想主义者,在走完了101年坎坷但却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后,安静地离开了人世。不过,他的人生模式,他的思想方法,他的学术精神,他的理论贡献肯定将永久地留传给后人。从学术领域来说,弗卢梅首先是一个罗马法学家和民法学家,同时也是税法和法律史学家。但他百年之后所获得的人生论定,却已超出了一个法学家的范围,这在当代德国法学界是不多见的。这种身后的盖棺论定,足以说明他在当代德国法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的不寻常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