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法律   48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公平”归责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责原则或归责标准是侵权行为法当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过错责任的一元制原则、过错和无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制原则、过错、推定过错(或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等)及公平责任的三元制原则。三元制归责原则中的公平原则是不能成立的,它是“公平负担”或“衡平责任”的一种错误表述。  相似文献   
2.
比较法学与近现代中国法制之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健 《现代法学》2005,27(2):12-21
近现代中国法制以法律比较为起点,并通过法律比较而发展。近现代中国法制发展曲折徘徊之时,也是比较法学低谷沉默之时。近现代中国法制的建设与发展、法学的复兴与繁荣,都是循着法律比较的途径,并在比较法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法律比较对于一国法制建设具有不可或缺性,可以说比较法学与近现代中国法制建设是共命运的。  相似文献   
3.
现时法学学术期刊的范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辟言路的作用 所有学术刊物都必须具备一个根本的特征--独立的学术人格.不具备独立学术人格的刊物,不能说是真正的学术刊物.学术刊物这种独立人格,来自并形成于所有具有独立学术人格的作者和参与者.所以,维护和再现所有作者或参与者的独立学术人格,就成为学术刊物独立存在、张扬个性的根本所在.其最重要途径,就是提供言路.换句话说,学术期刊存在的实质表征及社会价值,它的生命之源就在于开言路.所以,有思想观点、有学术立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文章应该优先予以考虑,尽管有些文稿可能还不太成熟.相反,具有明显非法律政策的政策诠释文章,应当有限采用,因为它们并不一定是学术性刊物的工作.总之,如果说学术的生命在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么学术刊物的生命价值就在于给所有不同的学术观点提供言路.当然,在何种程度上,以何种方式为作者、言者、读者乃至社会提供言路,取决于每个办刊人的对于言路宽窄、曲直、长短的把握,它实际上直接反映着办刊人的思想境界、学术水准、技术特征甚至学术倾向.所以,办刊人的人生哲学或生存之道,其思想倾向、学术追求及各方面素质等等,往往直接决定着一个刊物的生存之道、思想倾向、刊物特色甚至刊物质量.正因如此,要想办好一个刊物,要想广开言路,办刊人除了具备一定的思想和学术素质之外,还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存之道和相对中立的学术立场.可以说,在大多数场合下,办刊人必须是一个具备独立品格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研究考察世界法律体系这样一个比较法学的入门问题,想尝试完成两项工作:第一,对迄今为止的世界法律体系理论和学说进行大概的梳理、说明和评价;第二,在前项工作的基础上,对当今世界法律体系格局作基本的分析,并由此对未来世界法律体系格局作出判断。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研究实际上主要是以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为考察对象,两大法系之外,凡是近现代以来处在嬗变发展过程中而且又具有不同法律文化传统元素的法律制度,我们都将其纳入混合法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相邻关系的概念及其变化劳动创造了人。而劳动之所以能发生,人之所以能被创造,乃以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生存空间为必要前提。换言之,土地、阳光、空气、水等生态和生物恒素构成的物质空间,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所需要的要素。”①所谓相邻关系,传统上系指因土地相邻而引起的相邻土地所有人间的权利义  相似文献   
6.
从人的本质看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法观念的原本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法是确认和规定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即将特定社会关系转变为社会秩序的规则。所以,从根本上讲,人的社会本质决定着法的社会存在;只要人的社会本质不变,则法的社会存在就不会变。法的功能在于把实现人的社会本质的各种社会关系制度化;法的本质是由一种社会力量保障实现的社会意志,而这种社会力量和社会意志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体现为统治阶级的力量和意志。就人的本质和法的本质间的必然联系看,任何人类社会的法都具有基本的共性;法也将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7.
8.
德国新债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导言 争论现已结束.有关<德国民法典>的修改准备工作于1978年既已开始,经过细致审慎的准备工作和激烈的、有时甚至都不惜人身攻击的争论[1]之后,立法者终于宣布:<德国债法现代化法>于2002年1月1日正式生效.[2]该法尤其转化了欧盟关于消费物买卖的指令,并且从根本上修改了原德国民法有关时效和给付障碍的主要内容.另外,在实践方面,整个消费者保护法还被吸纳到<德国民法典>中,其中有些内容还首次予以强调了新的内容.如果除去婚姻法方面的修改,则此次修改工作将是自<德国民法典>于1900年1月1日生效以来最广泛的一次.[3]  相似文献   
9.
意思表示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米健 《法学研究》2004,26(1):30-38
意思表示是私法秩序下绝大多数法律关系的起点。意思表示作为人的内心活动的外部传达或宣示 ,必然要引出意思与表示是否一致 ,以及两者不一致时如何对已有意思表示进行判断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意思与表示在法律交易中的实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较可取的做法是认为意思表示的内容与效力应该通过规定性的表示获得。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共同法的世界观基础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是讲"天"的。中国人的天有两重含义:一是自然,一是世界,前者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由道家思想予以体现;后者讲人与人的关系,基本上由儒家思想予以体现。就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文化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出于自然,属于自然,存于自然,化于自然,人就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此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