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蕾  杜学玉 《法制与社会》2011,(30):189-190
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与成年人相比有其独特性,本着保护未成年人为目的,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采用特别的诉讼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实行捕、诉、防一体化,有利于主办检察官充分了解案情,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更专业地完成对未成年人的辅诉工作,更有力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2.
李振玉 《中国司法》2009,(12):36-37
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面对新的形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试图围绕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的实现途径,进行思考,对于深化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以及国家保护的方方面面,其中学校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尤为重要。对于现今国内未成年人伤害事故频发的现状,我国有必要明确学校对于未成年人所负的相关责任以及建立起伤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关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是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有的程序,对保障量刑的科学、民主、公正有积极的意义,与量刑辩论制度的意旨相一致。本文尝试从本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实行量刑辩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建立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必要眭,及构建如何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绪平 《人民检察》2023,(13):59-63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提出建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入职查询制度。要将该制度落地落实,便于相关单位查询,应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统筹,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可供查询、安全保密的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入职查询大数据库,通过“建立大数据库→入职查询→从业禁止”的方式,在有相关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与未成年人之间设立一道“保护网”,减少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法制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在增多,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在上升,并有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仅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骤升,是当前刑事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如何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也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人权保护的立法特别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立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我国刑罚程序法的《刑事诉讼法》,对犯罪未成年人不批捕、不起诉等项保护政策和原则的规定还是比较笼统,  相似文献   

8.
陈洪 《特区法坛》2005,(2):33-36
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流动日益加快。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有向成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趋势,较之过去隐蔽、狡猾,反侦察、逃避打击的能力明显增强。一些未成年人作案时,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联络、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电子设备、枪支弹药等进行作案。一些未成年人在实施抢劫犯罪活动时,化装作案,用布蒙面,手持凶器进行抢劫。一些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时,为防止暴露而杀人灭口。由此可见,导致当前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正是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促成了犯罪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断涌现,居高不下,并有逐渐上升趋势,且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点。有人曾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可见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危害之大,影响至深。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试着从审查批捕的视角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未成年人犯罪,挽救失足少年。  相似文献   

10.
王琛 《中国司法》2009,(10):102-103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低龄化、凶残化及智能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是有其特定原因的。只有找准原因,才能从源头入手,有效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日益频发。本文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方面入手剖析原因。  相似文献   

11.
卢劲杉 《检察风云》2011,(11):22-24
检察风云:请您简单谈—下您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看法?陈光中:应该说无论从国内的角度还是国际的角度,未成年人犯罪学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又有很多分支,从刑法角度研究有未成年人刑法学、刑事政策、犯罪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12.
《天津律师》2007,(1):60-60
为推动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开展,按照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部署。2004年。市律协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未保委”)。建立了律师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目前,共有150余名律师加入未保委,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白成立以来,未保委积极发挥律师作用,承办了多起有重大影响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展示了律师热心公益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刑事政策对整个刑事法律活动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在刑事政策视野下进行社区矫正有其现实的理论基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应该结合未成年人特殊刑事政策予以深入研究。具体而言,一方面应该从宏观上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体系性建构,包括从理论上厘清未成年人具体刑事政策、设立单一的未成年人社区制度、扩大矫正范围;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切实解决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创设多样性的矫正项目、改变矫正主体现有的双层次模式、克服资源性欠缺等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14.
汪陆平 《法制与社会》2011,(18):279-280
未成年人犯罪既有其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启动中小学校法律教师培训工程、成立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学术团体、净化社区文化环境等做起。  相似文献   

15.
“犯罪未成年人中,有90%以上的人经常上网、打电子游戏,其中上网、打电子游戏成瘾的占50%。上网、打电子游戏已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这是渝北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成因进行调研后得出的结论。该院立即向渝北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提供了相关调研材料,并提出了相关整治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建议。这一合理化建议引起区未保委高度重视,2006年3月,决定首先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专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孙贵彬 《天津检察》2008,(4):14-14,1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涉嫌的罪名从盗窃、抢劫等财产型犯罪,发展到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包括伤害致人死亡)、强奸,以及制造枪支、招摇撞骗等多种类型,特点为犯罪主体低龄化、团伙化,且犯罪手段残忍趋于成人化等。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上的原因即未成年人个体自身的原因,一般认为,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评价以及是非曲直的评判能力,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7.
谈谈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科消灭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它符合刑事立法的世界潮流和趋势。创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是保护未成年人特殊主体的需要,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设计可从适用条件、主管机构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8.
权利与犯罪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2):108-108
李松涛在2005年12月3目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先要保障其权利》说,我国每60个律师当中就有1个是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律师。他们通过中国律师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协作网,在全国各地进行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雏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努力。截至2005年lO月,全国已有21个省级律师协会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刘远山 《河北法学》2001,19(4):116-119
针对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的态势及其特点和原因,结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的有关规定,粗略地论述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重点应是常见多发的犯罪倾向性行为和初中学生,预防对策主要有保护对策、综合治理对策、预防犯罪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研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友展变化趋势,探索预防和减少末成年犯罪的有效途径,按照市司法局领导的部署,去年6月份,我们对近3年来天津市少年管教所在押未成年犯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了解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新情况以有成因,为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