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颁布了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和八二宪法。五四宪法首先规定了戒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或者部分地区的戒严”(第31条第18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第40条)。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没有规定戒严。八二宪法对戒严的原则规定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第67条第20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第80条);国务院“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  相似文献   

2.
余晶 《中国律师》2023,(1):58-60
<正>在2022年12月5日厦门“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上,福建旭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桂英作为“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代表接受授牌。这是继厦门市“五五”“七五”普法后,王桂英第三次担任普法讲师。多年来,她时而在法庭上为当事人发声,追寻公平正义;时而在行政执法中向执法者建言,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时而在志愿服务中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一讲主要讲述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发展历程.这一讲,我们继续梳理我国宪法所走过的历程. 对1975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1975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1978年宪法共4章60条,它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中带有极“左”色彩的内容,如取消了“全面专政”的规定,比1975年宪法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肖婧 《法制与社会》2011,(21):12-13
《中华民国宪法》颁布于1923年10月10日,又称1923年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部正式宪法。由于它是直系军阀曹锟为掩盖其“贿选总统”的丑闻所炮制的,因此又被人们斥之为“贿选宪法”。但从《中华民国宪法》文本本身来看,该宪法内容比较完整、结构清晰、立宪技术比较成熟,是一部较为完备的宪法。本文欲从宪法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对1923年宪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民法通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民法。它是以宪法为依据,按照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建国以来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的。它与我国当前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相适应,是实现“七五”计划的重要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被誉为是“开创了我国宪法司法化先例”的“齐玉岑受教育权案”后,公民直接运用宪法保护自身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不久前,报端又见“四川大学学生诉蛾眉山管委会”案(见《中国青年报》2002年9月4日,2002年10月14日)。案中原告以管委会侵犯其宪法权利——平等权——为由起诉。这类案件在彰显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在现行宪政体制下诉诸宪法,启动宪法救济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在现行宪政体制下。寻求宪法救济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政治学会、法学学会,于五月初到六月底分别举行了几次宪法修改草案座谈会。这两个学会的正副会长、顾问、理事以及政法界的知名人士百余人参加了座谈。到会同志一致认为,这次宪法修改草案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比建国以来任何一部宪法都要完善。它保留了五四年宪法的优点,否定了七五年宪法不合理的内容,同时也修正了七八年宪法不足之处,增添了许多新鲜内容。它是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总结,符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规律,因而  相似文献   

8.
政治权利与人权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是“政治动物”,政治人权是人所固有的、先于宪法而存在的基本人权。它经宪法确认为公民权利后,属于“公权利”范畴,它既对应于自然人的“私权利”,更对应于国家的“公权力”。它是作为与“经济人”相区别的“政治人”的宪法权利,是对国家权力的防卫权、抵抗权、参与权、监督权而设定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政治学会、法学学会,于五月初到六月底分别举行了几次宪法修改草案座谈会。这两个学会的正副会长、顾问、理事以及政法界的知名人士百余人参加了座谈。到会同志一致认为,这次宪法修改草案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比建国以来任何一部宪法都要完善。它保留了五四年宪法的优点,否定了七五年宪法不合理的内容,同时也修正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2月4日,中国人民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那一年,很多新出生的孩子都取名叫“宪法”. 60年过去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抵达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厉行法治的一个象征,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再次彰显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1.
胡健 《政府法制》2012,(34):4-7
30年前的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这是新中国颁布的第四部宪法,与广纳民意的1954年宪法一脉相承,同“文革”色彩鲜明的1975年宪法、“左”的思想尚未彻底清除的1978年宪法果断切割,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制定和颁布的,至今已经整整8年了。从8年来执行宪法的情况看,这部宪法确实是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四部宪法中最好的一部,它的内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执行得也比过去认真。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意味着这部宪法已经尽善尽美,无需改善了。制定宪法重要,实施宪法更重要;制定一部符合国情、切实可行的宪法不容易,把切实可行的宪法全面贯彻执行更困难。“可行”只是一种可能性,“执行了”才是现实性,而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是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和付出巨大努力的。内容再好,只要不能贯彻执行,也只能算是“纸上的宪法”,而不能算是“现实的宪法”。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16,(8):38-40
从“一五”至“六五”,整整30年的普法工作,可谓成绩斐然、成效显著:宪法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以广泛普及;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把全民普法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说,“国家工作人员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就职时,应当进行宪法宣誓”,“这是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组织进行的宪法宣誓”. 刘源等6名国家工作人员有幸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批宣誓者,张德江委员长的监誓为宪法宣誓仪式增添了权威和庄严.据统计,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先后组织5次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的20名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相似文献   

15.
一国的刑事诉讼法有“公民权利小宪法”之称,它是国家人权保障程度的最直接体现。 2011年8月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堪称对这部法律的一次“大修”。  相似文献   

16.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2020年12月4日,湖北省恩施市卫健局机关全体公务员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当天,正值国家宪法日,该市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让宪法精神人脑人心。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后的中国宪法与法制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方 《中国法学》2003,(1):183-186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将极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借“十六大”胜利召开的东风 ,进一步推动我国宪法和宪政理论的研究与交流 ,具体评估“十六大”后我国宪法和宪政的理论与实践的走向 ,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等四方联合主办 ,由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承办的“‘十六大’后的中国宪法与法制发展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 2月 2 7日至 2 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共有 60余名学者向会议提交了论文 ,其中 5 0余名到会发言交流。学者们紧密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 ,就完善我国宪法和法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  相似文献   

18.
法律关注什么?——写在“12&#183;4”法制宣传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月4日,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从2001年12月4日开始,中国人给她赋予了不平常的意义。19年前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即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了。从此,刚刚从灾难深重的恶梦中解脱出来的祖国,开始踏上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正常轨道;19年后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四五”普法规划明确规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相似文献   

19.
行程之二:设立国家宪法且十八届四中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张德江出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座谈会,要求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内涵: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相似文献   

20.
陈珺 《中国律师》2002,(12):22-23
2002年12月4日是现行的“八二宪法”公布实施20周年的纪念日。“八二宪法”是历史经验总结和现实发展的产物,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继承和发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宪法的完整概念应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是以法制权之法。尽管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内容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只分为两大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现行的“八二宪法”在序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