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必须以正确的法治理念为先导。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必须深刻认识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特点。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必须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融人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才能保持依法治国沿着正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的目标和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入理解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就要从"大局""大势"和"大事"中,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不断推进和国家治理理念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基于法治的历史发展脉络回顾近代中国引进法治之艰难,反思依法治国与西方法治之区别,重点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依法治国的发展进程,从而对于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进行追本溯源地探讨,对于法治的价值、内涵、历史沿革问题进行综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目前公认的现代国家治理的最佳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依法治国的目标和方向,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指出了它们的一致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但要坚持党的领导,而且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具体而言:一是以法治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法治政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加强和改善党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工作的领导,确保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公民社会建设的领导,不断改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四是加强和改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的领导,不断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的目标和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此,深入理解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就要从"大局"、"大势"和"大事"中,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在北京的实践有其独特意义。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实施,必须依赖各个地方具体的法治实践。全国各地的法治实践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在总结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按照既定原则,采取多种举措继续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实践,建设法治北京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治国思想逐步形成和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形成时期;从十五大至今,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又具有新特点,法治建设的目标更具层次性,法治建设途径更加具体,突出宪法在依法治国方略中的统领地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的目标和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此,深入理解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就要从"大局"、"大势"和"大事"中,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的目标和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此,深入理解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就要从"大局"、"大势"和"大事"中,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在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要想发挥法律体系的规范功能,就必须理性地对待它。现在法律体系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夹击,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轻视形式逻辑的实质思维倾向阻碍了规范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在司法政策中过度强调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和能动司法的统一,使得法律的权威性难以树立,法治之路更加艰难。因而,强化形式法治的观念对我国法治建设有特别的意义,要想实现限权意义上的法治,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及其体系的规范作用。过早地批判、放弃形式法治将会使法律失信于民,成为法律白条;过多地讲政治、讲大局等是对政治资源的过度消费。  相似文献   

12.
“严打”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刑事政策 ,在打击刑事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障社会安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该政策从确立到成型再到发展至今 ,经历了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从不健全到基本健全的过程。因此 ,在该政策的形成与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与现代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 ,集中表现为“运动”模式的色彩过浓。但该政策的生命力是不应否认的 ,应当有所作为的是 ,将“严打”从“运动”引向“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重要思想,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否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地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德治国的正确实施能够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一种他律与自律的关系,个体的道德自律是法律他律的基础.以德治国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市场快速发展与滞后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尖锐矛盾造成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兼治民德与官德.  相似文献   

14.
法治文化的建设传播是普法工作的基本任务,对促进公民法治人格的养成、规范公权力的法治化运行、推进我国法治化的进程等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期间,应更加重视法治文化的建设和繁荣,通过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法治教育载体拓展、法治文化环境建设等可行途径,使人们在法治文化的浸润下将法治精神根植于内心,指导人们合法行为习惯和模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文章立足于山西的实际,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对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三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结晶,是“三个代表”思想在治国方略上的客观反映和重要体现。积极探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途径是我党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总方针指引下,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对副省级以下城市综合文化行政责任主体进行了改革,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在新一轮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陕西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如何进一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科学设置文化行政主体的内部机构,加强法治建设,是新时期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先秦法定以势行法,以法固势,主张势由君主独制,法由君臣共操,然而这种法治思想及其实践,不但没有化解法势之间的内在矛盾,反而使势强法弱之局面不可避免。以史为鉴,建立、健全民主政治,法律才真正具有权威、尊严。  相似文献   

19.
依法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本文认为 :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