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修正案对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作了一百余处的修改补充,条文由原来的一百六十四条增加至二百一十五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完善了各类强制措施,取消了“收容审查”.进一步明确了公、检、法等司法机关的分工,加强了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取消了“免予起诉”的规定,进一步保障了诉讼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允许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活动;改革了庭…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变化李波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即将实施,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与以前相比将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刑事侦查工作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措施、对证据制度、对侦查羁押期限的修改,都将直接使刑事侦查工作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新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有了重大的改进,其中对证人作证制度也作了必要修改和完善,使得我国刑事证人作证制度更加附合新的庭审方式的要求,这将有利于确保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实现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刑事诉讼目的。然而用二分法的眼光看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的规定仍具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这  相似文献   

4.
客观真实理念与刑事诉讼中的权力部分让渡具有天然契合性,德国刑事诉讼合意制度的流变反映了合意程序在德国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2009年5月修改通过的《德国刑事诉讼法》最引人瞩目的是该法第153条a款明文规定,允许程序参与者之间对刑事程序的结果及其处理达成合意,对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补充和细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是健全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件大事,其中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完善应当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建立、发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此次刑事诉讼法修订过程中对证据制度进行立法完善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证据制度上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不强迫自证其罪两大证据规则。刑事诉讼的灵魂是证据制度,证据制度的核心是证据规则。分析研究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的两大证据规则,对于刑事诉讼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已于1996年3月17日由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将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同1979年我国首次制定的刑事诉讼法相比,新刑事诉讼法,无论是在立法技巧上,还是在内  相似文献   

8.
浅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在我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对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作了重大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但几十年来中国的人权保障事业存在着许多缺陷和问题。以人权保障为视角,可以折射出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有关制度与观念方面的许多问题,同时也能够对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参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其工作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近年来,检察机关进行的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完善,特别是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新的职责,必将引起检察工作机制的变革和检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中“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提法符合国际人权和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成果,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逐步完善的产物.在中国实施“不强迫自证其罪”将遇到不少困难.本文分析了这些困难,并提出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实施该原则不仅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且对解决...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模式的转变与交叉询问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 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已由超职权主义的模式 ,转变为以职权主义为主 ,兼采当事人主义的“混合式”诉讼模式。诉讼模式的转变对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确立交叉询问制度提出了必然要求。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中的询问证人的方式与我国已经确立的“混合式”的刑事诉讼模式是不协调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为询问证人方式奠定了基础 ,但该询问方式仍存在缺陷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交叉询问制度是必要的 ,从交叉询问的顺序、范围及应遵循的规则三个方面来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12.
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原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达110条,涉及从立案到庭审的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及相应的诉讼原则、制度。这次修改,对于公安工作既提出了挑战,也是一个契机。如何把握这一契机,进一步规范公安刑事执法工作,已经成为公安战线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仅从打击刑事犯罪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关系这一命题入手,就刑诉法的修改和公安工作如何适应新刑诉法  相似文献   

13.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诉法由原164条增至225条,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的补充规定》同时废止。此次修改,是对我国刑事司法程序的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体现我国民主与法  相似文献   

14.
从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颁行至今,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诸如辩护、强制措施、审判方式以及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得与失.而程序法实施的保障机制、辩护权的司法救济以及法庭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也对刑事诉讼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目前刑事司法中自生自发的改革正在蓬勃展开,但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问题也不容忽视.要取得刑事司法改革的成功,需要着力构建权利救济制度,推进刑事诉讼体制的改革,并在刑事诉讼程序观念上有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修改的建议潘凌宇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笔者认为,在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实践中,存在不少分岐,皆因本条规定片面、不完善的缺陷造成。存在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所规定的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存在着方向的偏差和内容的缺陷,人权保障理念不足,人权保障对象狭隘,忽视诉讼权利,没有体现出刑事诉讼程序法的特点.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必须以人权保障为重点,反思该条立法,重新定位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论不起诉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是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总结我国刑诉法颁布实施16年来的司法实践经验,吸收借鉴国外刑事诉讼立法中的合理因素,适应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潮流,对原刑诉法中不起诉的有关规定进行了重大修改和完善,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不起诉制度。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项制度,领会立法精神,把握具体的法律条文及相关规定,对于正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修订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上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不强迫自证其罪、口供补强、特殊侦查措施等证据规则。刑事诉讼的灵魂是证据制度,证据制度的核心是证据规则。分析研究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证据规则,对于刑事诉讼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6条规定了再审程序的审级应同已生效的普通程序审级相一致.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造成诉讼周期的相对延长、刑事诉讼的"N"审终审、国家司法资源的无谓浪费等不良后果.文章建议对我国刑诉法之206条予以修改,使审判监督程序非依赖于再审案件在普通程序中的终审审级,而实行"一审终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作了重大修改,是对原刑事诉讼法的重要改革和发展。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诉讼参与人,尤其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相当大的诉讼权利;对公检法三机关的的职能及管辖分工作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同时,在审判方式上适应了两大法系改革的潮流。标志着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朝着更加民主、科学和公正又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