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红 《前沿》2013,(20):154-156
数罪与更犯虽然都是解决同一人再犯罪的问题,但是二者略有不同.早在《秦律》就已有再次犯罪加重处罚的规定,但还未明确数罪与更犯.到汉代已经对数罪与更犯进行区分,规定了更犯的成立条件,到《唐律疏议》则规定地更为具体和细致.它规定了一般更犯和特别更犯(“三犯盗”),二者加重处罚的根据都是行为人在犯罪之后,不知悔改,又犯新罪,罪不可宥.但在处罚原则中,前者是前罪和后罪累计并科处罚,不得超过法定最高限度,是一种限制加重;后者“三犯盗”则是升一级刑种,有时重于并科,这符合历朝历代都将“盗”作为镇压的重点,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财产安全,也是唐律重罚贼盗的措施之一.但亲属间盗窃不适用,体现了宗法原则对更犯加重原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律的盗罪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在最广义的概念上相当于现代刑法的侵犯财产犯罪.盗罪对于财产的侵犯形式不仅指“取非其有”的取得,还包括“毁非其有”的毁弃,此外还有两种行为结合构成同一犯罪.唐律盗罪立法从刑事政策和一般预防的需要考虑,以较重的刑罚惩治贪欲性强、发案率高、危害性大的取得型盗罪.  相似文献   

3.
银行卡盗刷纠纷是近年来司法实务的热点之一。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相关实体法律规范,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法院对在银行卡盗刷民事诉讼中如何分配举证责任的认识和做法大相径庭。银行卡盗刷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应以《民诉法解释》规定为依据,区分举证责任的双重含义,在双方诉讼当事人充分举证的情况下,结合银行卡自身的特点以及具体案件情况,在诉讼当事人之间确定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   

4.
研究犯罪对象,对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的意义。贪污罪除犯罪主体的身份特殊、犯罪手段采用渎职行为外,还因其犯罪对象的特定而与其它职务犯罪相区别。传统刑法理论认为,作为贪污罪犯罪对象的公共财物的只能是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这与当时立法背景相吻合。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合作、合营、合资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等混合型经济组织出现,且原有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将国家管辖海域分为两大类,并设立不同的法律制度,犯罪罪名海陆不分,海上犯罪国内法和国际法犯罪不分。这种刑法规制模式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海上犯罪。借鉴域外海上犯罪刑法规制的主要模式,我国海上犯罪刑法规制模式应转变为:对各种国家管辖海域给予平等的刑法保护;区分特殊罪名和一般罪名,并增加特殊罪名的数量和种类;区分国内法犯罪和国际法犯罪,并及时转化国际法犯罪;采用刑法典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6.
各国现代刑法都有对一些行为虽合乎犯罪构成要件 ,但有排除违法性根据的事由 ,而不必负刑事责任的规定。如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依照法令等等。我国古代封建法律虽没有此类概念的明确规定和系统阐述 ,但各朝立法都有排除犯罪性事由的规定 ,发展到清朝更有了明文规定。这些刑法规定无不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封建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犯罪方法,有利于准确认定犯罪、合理适用刑法。犯罪方法可以作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标准,是影响量刑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犯罪方法是否构成犯罪要件、对定罪量刑的作用、刑法对其不同表述、复杂程度等标准,将其分为不同种类。犯罪方法与犯罪行为、犯罪工具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  相似文献   

8.
重新认识犯罪后态度及其法律意义,对于正确贯彻罪刑相当原则,准确运用刑罚具有密切的关系。犯罪后态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刑事诉讼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的犯罪后态度,对于犯罪危害的影响是不同的,由此而产生的法律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警察执法活动特别是案件侦查工作的性质与特点,需要从不同犯罪动机的表现特征角度去理解各类犯罪心理,这对于认识案件的发生原因与性质,分析犯罪动机对于犯罪行为过程的作为方式以及程度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根据犯罪行为发生动力倾向特征的不同,相应区分为单一型动机与复合型动机、渐变型动机与突变型动机、机遇型动机与转化型动机三种相互对应的犯罪心理类型。  相似文献   

10.
江苏“两抢一盗”主要特点有:犯罪总量具有高发性,影响犯罪的因素复杂化;犯罪活动具有流动性,周边区域的治安一体化;犯罪过程具有突发性,发生案件的时空动态化;作案手段具有多样性,实施犯罪的行为恶性化;犯罪主体具有多元性,相当比例的案件外来化。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两抢一盗”犯罪将处于不断增多、持续高发的态势。公安部门对“两抢一盗”犯罪要坚持以正确的严打观为指导,始终保持对“两抢一盗”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以破案攻坚为核心,严厉惩处“两抢一盗”犯罪分子;坚持以治安防控体系为基础,有效提升防范和控制“两抢一盗”犯罪的整体水平;坚持以情报信息为主导,不断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盗羊犯罪案发地多为农村地区,每起案件的现场勘查、信息研判、串并分析是侦查破案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提高打击盗羊犯罪的专业性,菏泽市公安局成立了17人组成的打击盗羊犯罪专业队,各县市区局也成立打击盗羊犯罪专业队,专职打击盗羊犯罪,同时动员全警参与,力求案发必破。丢羊要人命啊山东省菏泽市是一个畜牧业大市,在当地有一种黑白两色毛混生而呈青色的羊被称为青山羊,经济、营养价值都很高,一直是菏泽引以为荣的农牧品牌。  相似文献   

12.
盗窃犯罪是一种多发性犯罪 ,是当前危害我国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与其他犯罪不同 ,盗窃犯罪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同进步的犯罪 ,其犯罪对象、犯罪行为方式能够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节奏 ,并正成为决定我国犯罪增多与减少的关键。当前我国盗窃犯罪的表现出诸种形态和不同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自首制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自首而减免刑罚的制度一直是中国古代刑律的重要内容。其中,唐代自首制度堪称中国古代自首制度的典范。中国古代自首制度体现出偏重犯罪人主观态度,忽略犯罪后果的倾向,彰显了儒家德本刑用的力量。我国当代刑法也有体系化的自首制度,但适用更为严格,表明现代法律对客观、公正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从水浒故事这一特殊的侧面作探讨 ,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社会有杀人、抢劫、盗窃、奸淫、渎职、谋反等形形色色的犯罪 ,这些犯罪有着复杂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以及地域原因。对于犯罪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有系统的预防方式和控制方式 ,百姓也有一定的防备措施。犯罪者有自己的犯罪文化 ,社会各阶层对于犯罪各有自己的文化态度 ,而统治者惩治犯罪也有特殊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关于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学界存在较大争议。遗忘物和遗失物没有区分的必要,二者应视为同一概念;刑法对埋藏物没有作出界定,应该作出解释;违禁品不应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在某些情形下,赃物可以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用于违法或者犯罪目的的财物不能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在某些情形下,种类物可以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6.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经过大家一周来的紧张工作,这次会议的议程已经全部顺利进行完毕。 会议通过了三部法律和一个法律解释。占我国总人口近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的成长状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前途。会议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于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今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届时将进驻澳门。会议通过的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体现了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刑法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刑法角度审视家庭暴力 ,对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意义重大。根据刑法规定 ,家庭暴力犯罪主要集中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 ,侵犯的客体是家庭关系和人身权利 ,行为对象是与施暴者有家庭关系的成员 ;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处理家庭暴力犯罪应注意区分非犯罪性家庭暴力与犯罪性家庭暴力、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的界限。鉴于夫妻关系的特殊性和刑法规定的抽象性 ,司法实践中处理婚内强奸案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罗秀兰 《前沿》2007,(6):106-108
物权行为和物权公示均为物权法上十分重要的范畴,它们关系十分密切,但仍属不同的法律事实:体现于动产物权,是交付与占有的区分;体现于不动产,是动态登记与静态登记的区分。对这二者的含义和界限有个清晰的认识,是研究相关理论、着手相关立法需要做好的基础工作,而目前相关的理论对这两者多未加区分或模糊处理。本文对这二者进行了概念辨析,综合比较了二者各方面的具体差异,最后通过着重分析公信力之法律效果所要求的法律事实论证了区分这二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法只笼统规定了盗窃罪,没有明确区分普通盗窃行为与亲属相盗行为,对亲属相盗的有关问题用司法解释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司法实践证明,对于此类盗窃者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应由受害亲属来决定,即是要明确亲属相盗罪的亲告罪性质。而亲属相盗的亲告罪性质的理论基础就是亲情关系阻却事由说。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体现在公安工作上,主要是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社会治安问题。刑事案件高发,尤其是"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公安机关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刑事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大力提高为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服务的水平,充分发挥警务公开的积极效应,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