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收集人大质询司法机关的案例,可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全国90%以上的人大没有通过行使质询权监督司法机关,人大在通过质询监督司法机关,防止司法腐败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时,人大以个案实体是否公正作为主要的质询事由,未能适当地尊重司法机关的相对独立性。人大质询司法机关出现了人大监督不足与司法独立丧失的双重弊端。人大质询司法机关制度应当予以完善,既要提高人大质询司法机关的行使频率,又要在质询中体现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平衡。而最为关键的在于,应当禁止人大对司法机关办理的个案进行质询,此属于司法独立的核心领域,人大应当主要以"司法行为不当"而不是以"司法案件实体不公"作为质询的事由。同时,在质询的过程中,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弱化质询的批评、纠错功能,弱化质询的强制力度,以保障司法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包括质询在内的方式或手段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无疑是民主代议机构——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天职,建立一套完整的质询制度对加强人大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建立在监督和控权理论上的政务公开和对权力行使的解释义务是质询权存在的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大质询制度应从完善质询规则、健全配套机制、政治体制改革等多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宪法对质询制度规定的疏漏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宪法有关质询制度的规定存在两点疏漏,一是质询对象狭窄,仅限于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二是质询的后果仅限于“答复”,难以发挥质询监督的真正效能。文章还提出了若干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质询制度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确立和变迁,重点对1999—2008年9个立法会会期内的质询材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文章发现,尽管特区立法会曾采取了减少书面质询、增加口头质询的措施,但却出现了书面质询大幅增加、口头质询并不活跃的状况。作者认为,澳门特区的选举制度及议员所代表的利益对议员的书面质询有较大的影响,口头质询则由于程序设计原因数量有限,为此,政府应对书面质询作出积极回应,立法会可通过定期召开质询会议、建立顺畅的口头质询与辩论的衔接机制等措施完善口头质询制度。  相似文献   

5.
人大质询法院必须遵循集体质询原则、当事人回避原则、事后质询原则、形式性原则和间接性原则。人大质询法院应以确有证据的违法违纪行为、明显的违反程序、失职渎职、判决不公行为等为主要内容,不能对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提出质询,不能就判决的实体内容的正确与否提出质询,不能就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提出质询;人大质询法院还必须从启动程序、答辩程序及结果程序等三个环节进行必要的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6.
质询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同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中较为强有力的监督形式.是人大监督方式中的“重武器”.能产生较为明显的监督效果。然乞今为止各地人大却用之不多。有的地方甚至从未用过,给人一种“千呼万唤仍不出。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是什么原因使得质询这种强有力的监督形式被束之高阁,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张鹏  陈建智 《政法学刊》2009,26(6):63-67
询问和质询两者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人大的监督形式,都要按一定的法律程序提出,都要在会议期间作出答复或说明。两者在性质、目的、对象、问题的内容和范围、答复或说明的场合、答复或说明问题的法律性质和范围、运作程序、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8.
去年,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了多场专题询问工作.而被媒体描述为“束之高阁”的人大质询权也正在被“激活”。我国早在1954年宪法和地方组织法中就对质询权的行使作出了明确规定,2006年监督法又对质询权的运用进行了有效规范.但由于多种原因,质询这种监督方式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为推进质询权运用常态化,笔者试就完善质询制度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大监督如何与宪法法律赋予的地位相匹配,是各级人大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开展询问、质询,而且言出必行、言出法随,创新询问方式,把询问做真、做实,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充分行使职权,作出了表率,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本文认为,在影响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诸因素中,人大的利益代表职能及监督职能未正常发挥是根本性因素。因此,有效预防与化解群体性事件,应完善人大的代表职能、沟通职能、监督职能,尽快建立人大代表职业构成比例制度及代表联系选民制度,逐步完善代表质询制度等三位一体的人大权力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会使用询问、质询等监督方式。中国人大制度走过56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出现质询,这是第一次。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  相似文献   

12.
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李晓斌今年三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现场直播了四川省“人大”40名代表对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质询,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们注意到:此次质询开创了我国省级“人大”监督法院正在审理的具体案件的先例,其对监督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开展专题询问是创新人大监督工作方式的生动实践,是人大常委会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这为进一步完善人  相似文献   

14.
人大质询与政治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15日,哈尔滨滨江桥收费站的闭道栏杆被撤除,收费站“寿终正寝”。老百姓拍手称快的背后,是万文国等10名省人大代表于去年初在黑龙江省人代会上对省政府的质询。如今,人大质询渐渐多了起来,不少地方人大保持几十年的“零质询”纪录正面临着冲击。开启法律文本,解读质询案例,我们有一种回归意义的发现:质询事实上推动了一种政治和谐。  相似文献   

15.
质询。是一种国家权力机关对同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强有力的监督形式。但迄今却用之不多,甚至许多地方还从未用过。质询——给人一种“闲置”的感觉。是什么原因使得质询这种强有力的监督形式被束之高阁,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监督     
《中国监察》2008,(14):24-25
黑龙江省大庆市举办“公仆服务日”节目;浙江省常山县推行廉政质询制度强化廉政监督;广东省兴宁市加强抗震救灾款物监管;河南省宁陵县充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力量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加强人大对监察委的监督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应有之义。按照《宪法》《立法法》《国家监察法》《监督法》的规定,人大对监察委的监督应包括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询问和质询、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等多种形式。为促成国家监察制度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按照功能优化的原则,厘清监察委独立行使职权与人大监督之间的关系,这是监察理论研究中需要持续努力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人大监督制度,具体表现为按照一定形式和程序进行的各项具体监督制度。这些监督制度包括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即宪法监督制度,监督法律执行的制度即执法检查制度,听取和审议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工作报告的制度,审查和批准国家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制度,受理申诉、控告、检举的制度,询问和质询制度,特定问题的调查制度,罢免或撤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制度。同时,还包括多年来地方人大从实践中创造出来并且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地方人大制度完善、发展和运转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如地方选举中的违宪现象、地方立法的行政化倾向、人大监督特别是个案监督的负面影响等等。关注和分析地方人大制度运转中存在的问题 ,把握人大制度运转中政党政治的正确知识 ,抑制地方立法的行政化走向和利益躁动 ,规范地方人大监督使其保持宪政姿态 ,使各式监督尤其是个案监督符合法治理念(有理 )、监督到位并切实有效 (有力 )以及保持足够的谨慎和节制 (有节 ) ,对于促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新浪网首页上,“人大将对国务院部门展开质询等监督”的红色大字标题颇为显眼。依照媒体的说法,前一天,吴邦国委员长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将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而网络标题“人大质询国务院”的由来,是常委会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